首页 > 专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与行 > 英雄为何而殇——从林觉民《与妻书》及民革烈士卢志远遗书说起

英雄为何而殇——从林觉民《与妻书》及民革烈士卢志远遗书说起

发布时间: 2011年04月11日   

英雄也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千肠百结,也有缱绻与决绝、矛盾与苦痛,那种感情是源自心底的一种撕心裂肺般的痛楚、悲怆。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与妻书》及民革党员烈士卢志远给妻子的遗书至情至性、令人柔肠寸断,他们风华正茂,在牺牲之前,也舍不下自己的娇妻弱子,可还是选择了慷慨赴死,英雄究竟为何而殇?!

林觉民,福建福州人,是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的敢死队成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1年4月27日,随福建志士参加起义受伤力尽被俘,被关押几天,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年仅25岁。

卢志远,民革党员和民盟盟员,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活跃在滇南一带、由民革中央直接领导的反蒋武装滇黔人民自卫军政治部主任,在战斗转移中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两位英雄分别牺牲在推翻清王朝统治、中华民国建立前夕和打倒蒋家王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们在牺牲前都给自己的爱妻写了遗书,无限眷恋,至浓深情,一字一血,浸透纸背……

林觉民《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写给他的妻子陈意映的,面对不知吉凶的起义,林觉民已下定赴死的决心,他写到: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卢志远遇难之前,也给妻子写信:

“亲爱的萍,如吻:

这是我生前最后一封信,离开你仅四个多月,想不到竟是永远的离别。看到这里您千万不要嚎啕大哭,要面对现实,把我所要告诉您的一口气读完。亲爱的,勇敢些,一点也不要难受!冷静地考虑以后的问题……”

有什么能比生死离别更让人心碎的呢?从两封与妻书中,我们不难看到那浓得化不开的真情,那真挚的爱恋,英雄也有缠绵悱恻!可是,“生而无欢,留得皮囊何用?死亦有幸,岂怕脑袋搬家?”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们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和反蒋斗争中。

林觉民再写到:“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卢志远在遗书中写到“1949年4月1日,我跟随队伍在云南最南边的红河以外的马鞍底地方受到极大的压力,使我们溃散了,我就在这一天逃入安南(即越南),又折回中国地区的金平县。在4月9日被拿获后,25日送出金平交给中央军二七七团陈光汉部办理,现在我正在被押解前往的途中……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就会得到安定,再过一些日子,每个人的生活当然会由国家负责……”

烈士们面对敌人的屠刀,面不改色心不跳。林觉民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遏抑。最后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关押几天,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两广总督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卢志远临刑时曾对他的战友说:“不要怕,怕也怕不了,人总有一天要死的,区别就在于早与晚,但只要对社会有益,早死晚死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反正我们的死,是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这样的日子也不会太长,解放军不是很快就要过长江了吗?”

英雄们英勇就义,惊天地,泣鬼神,我们再次发问:英雄为何而殇?

是为荣华富贵吗?林觉民早在他14岁时便发出“少年不望万户侯”之声,他们不稀罕荣华富贵,他们之所以能这样,正是源于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有着最深沉的爱,对新的国家有着无限的憧憬,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从他们的信中能看出,和七十二烈士当中的许多人一样,林觉民出身殷实之家,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他投身革命,卖掉家产用以制造炸弹,他的妻子陈意映不但不反对,还拿出自己的首饰和陪嫁来支持他。林觉民本来可以选择过小康的生活,广州起义之前,事已泄露,胜利无望,林觉民随黄兴一部仍坚持起事,情知必死而不退缩,其为之慨然赴义的,是共和理想。正如电影《碧血黄花》插曲唱到“烈士的鲜血,洒在黄花岗,革命的浪潮,涌向珠江。自由是一把愤怒的火,燃烧着每个人的胸膛。我们是热血满腔,我们是意志高扬。烈士血,烈士头,正义之战山河壮。历史的责任,在我们肩上,有志的青年,团结力量,创建了民国永固家邦。争自由,汉家郎,浩然之气黄花岗——”

卢志远则曾在香港一所大学里教书,收入丰厚,有自己美满幸福的小家庭,家里还有小汽车,早就过上小康生活了。但他为了加强滇黔人民自卫军(这支武装是中共中央同意,经中共华南局在香港与民革中央协商后,由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极为不满的原国民党60军军长万保邦将军为司令员,由民革中央执委吴信达同志为政委,为在滇黔地区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反蒋斗争、与中共领导的边纵协同作战而建立的。它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产物。)的领导,做出了一个民革党员的郑重选择,毅然接受民革中央的委派,把生死置之度外,翻越千山万水,从香港来到云南。他的妻子为了支持他也变卖了自己几乎所有的首饰。

烈士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发呢?

一位民革的老领导曾经说过:“我们今天的民主党派成员,完全可以而且必须从今天的历史回顾中,从先烈的人生轨迹中去寻求参数来确定自己的人生座标……”

一位民革老党员说到:“能在烈士纪念碑前,捡拾起这份历史的荣耀,抖落掉身上的尘埃,迈开与时俱进的脚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奔向美好的明天!”

一位年轻的民革党员说:“卢志远对他的战友说:‘人总不免一死,只要对社会有益,迟死早死没有什么区别,抱歉的是有益的事情还是做得太少’这种对社会有益与否作为衡量生命价值的标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还对妻子说:你年轻,现在要考虑伴侣的问题,……对象要重他的本质,要能够站在新社会前线的,这就是够条件的,没有头脑有财产的是废物。……’,只有与时俱进,才是够条件的,有财产没有头脑的是废物,这表现了烈士对于社会人的价值评判标准,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都是有启发的。”

一位民革地方组织的领导说到:“烈士们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而将生死置之度外,奔赴战场的革命意志,为自由、为真理、为正义而笑傲敌人屠刀、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成为鼓舞我们前进的无声号令。……我们能从烈士不朽的精神世界里,真正找到一种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并让这种责任感激励我们去兢兢业业、实实在在地做好各项工作,激励我们去争取做一个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一位民革机关干部说:“从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及为新中国捐躯的民革党员烈士卢志远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这条红线在弘扬,这条红线与我们正在学习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吻合的,他们的理想是我们今天的现实,一个独立、民主、富强、和谐的国家,一个勤劳勇敢、奋发有为、爱国进取的民族,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迈进,烈士们的理想、信念、精神及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将影响着一代一代的民革人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英雄为何而殇,我想,至此,已有了答案。

作者:韩芸民革中央理论学习委委员,云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民革云南省委常委、理论委副主任、宣传处处长)

( 韩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