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辛亥云南重九起义早于其他省的原因
100年前的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是一场经革命党人长期酝酿准备的资产阶级革命。云南省是响应武昌起义较早的省份之一。当武昌起义消息传入云南后,云南省的同盟会员和革命志士奔走相告,积极响应。10月27日,云南滇西重镇腾冲发动了起义,10月30日昆明的新军和讲武堂师生发动了重九起义,随后的11月初,在滇南的临安和滇西的大理也爆发了新军的起义。云南全省光复。重九起义成功后,云南成立了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工商、交通、邮政的新的改革措施,稳定了云南。云南省军政府还组织滇军入川支持邻省的反清斗争,为稳定四川、贵州的政局发挥了作用。
云南重九起义的成功发动,与云南当时特定的一些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云南当时已聚集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同盟会员,他们在起义中是武装斗争的策划者和指挥员,加上讲武堂师生和新军中的同盟会员作为骨干力量,使武装起义能在紧要关头,应势而发。1905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召集各省留学生、华侨代表70多人举行会议,讨论组织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问题。云南留日学生李根源、杨振鸿、吕志伊、赵伸、赵华澜5人出席了会议。经与会人员热烈讨论,确定建立的政党名称为“中国同盟会”,与会人员成为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会后,吕志伊被推举为同盟会云南支部负责人。1906年,云南支部发展了一大批云南留日的学生加入同盟会,如罗佩金、庾恩暘、唐继尧、顾品珍、黄毓英、刀安仁、叶荃、李鸣祥、张子贞等二百多名先后成为同盟会员。同时还在昆明、腾冲、大理、绍甸等地发展组织。腾冲的张文光、张成清等人就是这个时期加入同盟会的。这些同盟会员中的大部分人,分散在云南各地,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在昆明的新军、讲武堂中任职,成为了重九起义的重要策划、组织者,是一批起义的领导骨干。
其二,同盟会掌握了一支可以作为依靠的武装队伍。清政府为维持其封建统治,组建了用现代武器装备起来的新军,开办了培养军事人才的讲武堂。当时云南因地处边陲,清政府就组建了新式陆军两个镇(师),并开办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当时一批留日的军事人才毕业回国,云南清政府当权者便物色了一大批留学生作为讲武堂负责人和教官,也任命了一批人到驻云南的第十九镇新军为中下级军官。其中如李根源成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监督(后升为总办),顾品珍、刘祖武、张开儒、庾恩暘、张子贞、李凤楼、沈汪度、王兆祥等等成为讲武堂各兵科科长和教官。有的在十九镇中兼任营长或以上军官,如罗佩金、李伯庚、李烈钧。他们在此后的教学、管理与训练工作中,不断向学员、官兵宣传革命思想。使云南陆军讲武堂和十九镇,成为后来重九起义的重要据点,随光复后也成为西南团结力量的核心。笔者的祖父就是1908年从大理赴昆,为营救因加入同盟会被捕的长兄时考入讲武堂,就读于乙班一期。学习期间也加入了同盟会,毕业后驻军云南昆明北郊,在重九起义中为新军排长。在云南重九起义中,讲武堂师生和新军中的同盟会员、拥护革命的官兵,表现了巨大的革命热情和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为起义取得成功作出了贡献。
其三,同盟会组织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唤醒民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盟会成立之初提出“驱除鞑虏、复兴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这是民族、民权、民生的具体指向,符合当时中国民众对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列强;争取民主、反对封建主义;争取均富、反对剥削掠夺的迫切要求。在这一纲领下,同盟会云南支部创办了《云南杂誌》,揭露清政府的对内残暴、对外奴媚及腐败等行为。介绍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体制,建立现代政治取得的成果。号召人民组织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去建立一个人民能够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云南杂誌》及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以及《汉声》、《天讨》、《国粹学报》、《南风报》、《夏声》、《汉帜》等革命书刊经同盟会员及革命志士的传布,在民间及讲武堂师生、新军官兵中广为流传,使民众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封建主义的罪恶,希望能通过变革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的政体,跟上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革命理论及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传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共和起到了与理论准备和指明革命目标的作用。
其四,云南人民为捍卫领土、主权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引导全省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完成了全省光复的革命目标。云南地处边陲,但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法殖民主义的侵略魔爪伸向云南。边疆人民反帝反侵略的斗争也随之风起云涌,持续不断。如发生了杜文秀起义、马嘉理事件、片马班洪抗英、刘永福抗法等重大历史事件。使云南各界民众面对外患,深感民族面临危机,而且也面对日趋腐败的清政府及日益衰败的社会之际,发动了抗击外敌入侵,要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顺应世界潮流的行动。但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不断镇压民众并强调“天授君权”的观念,企图在思想上麻醉人民,在行动上绝不搞还政于民和强国富民的政策。内忧外患使官民矛盾日趋尖锐,在二十多年间,云南就爆发了多次起义,如1891年的黄子荣、华炳文起义,1903年的周云翔“保滇会”起义,1908年的河口起义等。这些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了云南人民外御列强,内争民主的爱国主义情结。
云南重九起义,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西南各省推翻清王朝做出表率,团结西南各省抗击清军反扑,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而且为其后的护国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巩固辛亥革命成果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回首百年,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赞许,也有感慨。中华民族要实现屹立世界的梦想,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去完成。
(作者系民革云南省委常委、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