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辛亥革命100周年 > 辛亥革命及其前后时期云南的特殊贡献

辛亥革命及其前后时期云南的特殊贡献

发布时间: 2011年09月07日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年。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一次完全意义上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专制统治长期郁积愤怒的大爆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云南是西南边陲贫瘠的省份,云南人民却在这场经过长期酝酿而发生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中体现出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表现出一种勇抓机遇、顽强奋斗的果敢精神。因而,在辛亥革命风潮激荡的岁月,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巩固辛亥革命成果,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云南地处边远,又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相关联。19世纪末,云南成为英、法殖民统治的势力范围,遭到殖民帝国的奴役,激起了云南人民的英勇抗击,各种反帝爱国斗争持续不断。如马嘉理事件,反法国修筑滇越铁路,反英法霸占七府矿权,片马、班洪抗英事件等等。
辛亥革命前,清政府迫于形势实施“新政”,命各省设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新军士兵选拔有较严标准,各级军官规定以军事学堂出身的人充任。云南1902年始派留日学生,1904年设立高等学堂,派出留学生100多人,其中留日学生占大多数,以学习陆军的为多。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传播和影响,在留日学生中形成一批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队伍,形成各种小团体组织,开展各种革命活动。这是首先觉悟的阶层。他们“倡言革命,辛亥革命振臂而起者,皆新军也”。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云南留日学生在孙中山先生感召下,先后参加同盟会的有40多人,其中以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的为主,骨干同盟会员有杨振鸿、吕志伊、李根源、罗佩金、谢汝翼、唐继尧、赵伸、赵复祥、张天放等,组成同盟会云南支部。1907年赵伸、李根源在东京创办《云南杂志》大力宣传革命思想,揭露英、法帝国主义对云南的侵略活动,号召推翻腐朽卖国的清政府。这些杂志及时寄回云南,在知识青年中广为传播、争相阅读。这种革命舆论宣传起了巨大作用,为后来的重九起义、护国首义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1908年,清政府在云南改编新军,成立陆军第十九镇。由于众多的革命党人投入新军做士兵,在新军中坚持做发动、组织工作。同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成立,专门培训军官。各省督抚为树立自己的势力,争相延揽留日归国的军校毕业生。云南留日学生回国一些分配到37、38协担任下级军官,如罗佩金任标统,李鸿祥、唐继尧等任管带,一些分配到讲武堂任教官。如李根源任监督,顾品珍、李烈钧、方声涛、庾恩暘等任教官。后李根源升任讲武堂总办。蔡锷由广西调云南任陆军37协协统。这批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员,除积极宣传革命思想,还秘密吸收学生加入同盟会。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为革命据点,朱德、朱培德、金汉鼎就是那时在讲武堂加入同盟会。讲武堂100多毕业生分派到军队任下级军官,他们在士兵中宣传、串联、争取,为发动起义奠定了坚实基础。云南的几次武装起义就是在同盟会员的秘密策划和群众斗争的汇集下,新军发挥主要战斗作用而进行的。
1908年同盟会在云南境内先后发动了河口起义和永昌起义。孙中山曾在广东、广西发动多次起义,但都失败了。这次选择远离清统治中心,边防松弛的河口作为“举事之地”。孙中山派胡汉民到越南河内设总部机关部策划和指导云南起义。以河口为突破口,进军昆明,占领云南,影响全国。4月30日,孙中山委派黄明堂率革命军由越南老街进入河口,与清反正部队配合攻占督办公署。5月1日河口光复。黄明堂布告安民,严申军纪,征募义捐。经整编后的革命军骤增三千余人,声威浩大,兵分两路,直逼蒙自。河口起义使清廷举朝震惊,慌忙调各路清军向河口进剿。
河口起义激发了同盟会云南支部会员的斗志,杨振鸿等携带捐款从日本赶赴河口援助起义,准备投身战斗。黄兴亲自到河口与黄明堂商议,准备筹资金弹药。革命军奋力拼杀,最终因粮弹告罄,5月26日河口失守。河口起义是同盟会发动的第八次、在云南境内第一次直接发动和领导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却大大动摇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党人的斗志。
河口起义后半年,云南又爆发了由杨振鸿发动的永昌起义。孙中山对滇西起义给予指导,派胡汉民到缅甸仰光共同商议具体帮助。12月23日,杨振鸿发动了滇西起义,过怒江,经蒲缥,直达马岭寨,准备袭击永昌城。但清军此前获悉风声防备甚严,起义军进攻失败。杨振鸿愤恨不已,因病去世。起义队伍自行走散。
辛亥革命前夕,云南革命党人在士兵群众中进行了长期艰苦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掌握军队,积蓄力量,蓄势待发。经历河口、永昌起义,促成民众的民族大义,对卖国腐朽的清廷统治深恶痛绝。革命,不是孙中山几个人的革命,已经成为普遍的要求,一种不可阻遏的力量。在云南这块土地上这种反抗情绪尤为炽烈。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了大规模的新军起义。起义首次夺占了一座省城,首次建立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文告天下,湖北在湖南等省支援下,各府县民众迅速响应。湖北民军与北洋军周旋40余天,为各省“易帜独立”赢得时间。
10月27日,张文光发动农民、会党和新军士兵参加,突袭腾越署,攻克军械局,经过一昼夜战斗,腾越宣告光复,29日成立“滇西军都督府”。“腾越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云南境内第一枪。
“重九起义”发动在云南省城昆明,同盟会员唐继尧、张子贞、黄毓成、罗佩金等先后举行了五次秘密会议,推举蔡锷为起义军临时总司令,决定在1911年10月30日(农历重九)发动起义。起义前因事机泄漏,起义提前三小时由基层迅速发动起来。李根源率七十三标攻破北门,以夺取军械局为目标,蔡锷、唐继尧在巫家坝率七十四标进攻东南两道城门,向总督署发起猛攻。云南讲武堂师生也投入了战斗。云贵总督李经義竭力顽抗,组织力量反扑,双方战斗激烈。起义官兵不畏牺牲,浴血奋战,不少志士壮烈牺牲。次日上午,军械局、总督署、五华山先后被攻克起义军占领昆明。昆明全城在短时间内得到肃清,社会秩序井然。蔡锷通电全省,宣布昆明光复。重九起义战斗过程中,革命志士牺牲150余人,负伤300余人,是响应武昌起义各省中,战斗最为激烈的省区。由于对旧政权的打击较为彻底,资产阶级性质的云南军都督府建立后就较有权威,对地方政府实施各项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11月1日,革命军在五华山成立“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共推蔡锷任云南军政府都督,下设参议院、军政部、军务部,由李根源任参议院院长兼军政部部长。唐继尧、谢汝翼分掌后权。
云南光复后,社会较为安定。蔡锷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比如,撤换贪官污吏,启用同盟会员;强化国权,统一县治;整理财源,节俭开支,开设富滇银行;设学政司,新增学堂120所,普及小学教育;设立全省模范工厂,开拓市场,并对铁路、公路、航运、邮政采取了改良措施。
云南光复之初,邻省四川、贵州、西藏尚处于动荡之中。清朝四川总署赵尔丰仍掌握政权,川境内山头林立,秩序较乱。川绅请云南军都督府派兵“援蜀”。蔡锷遂派李鸿祥、谢汝翼两个梯团分头进兵四川,沿途击败清军,占领叙府、泸州,不久四川军政府成立,入川滇军撤回云南。
1912年1月27日,云南军政府声援武昌,决定组织北伐军援鄂,以唐继尧为司令官挥师北伐。其时,贵州虽宣布独立,组成军政府,但局势混乱,宪政派请云南军都督府派兵“援黔”。2月27日,蔡锷电告唐继尧命其率军戡定黔乱,北伐军遂入贵阳,唐继尧后来任贵州都督。7月22日,云南军都督府以原参谋总长殷承谳为西征军司令官,率师援藏,取得镇压叛军、抵制英帝入侵斗争的胜利,受到北京政府嘉奖。
武昌首义后一个多月内,便得到全国近三分之二省份响应,形成了“曾不须臾,而土崩瓦解之状已成”的局面。清政府受到革命浪潮冲击时几乎一触即溃,很快倾塌下来。云南是在武昌首义当月内宣布独立的,是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而当时是在全国局势尚未明朗,革命成功并无把握的情况下独立决定发动的。如前所述,辛亥革命在云南成功有其广泛而深厚的根源。在内部条件成熟之时,外部因素的推动,革命的武装斗争一举获胜。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云南独立后成立军政府,整个政治局势顿时为之改观,经济、文化方面复苏很快,在西南地区产生巨大影响。及至后来的“援川”、“援黔”、“援藏”在政治上军事上对四川和贵州革命予以支持,起义浪潮席卷西南,有力地声援和促进了全国辛亥革命的进程,则更为全国民众所瞩目。
“重九起义”是云南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提高了人民的民主主义思想,为后来的护国运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袁世凯倒行逆施,对内独裁,对外卖国,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孙中山《讨袁檄文》“袁背弃前盟,暴行帝制,解散国会,谋杀人才,假民党狱,有此四种,国无不亡。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表示“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号召“爱国之豪杰共图之”。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悍然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受到全国人民强烈反对,亡国惨状,痛忧于心。富有民主革命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云南军民群情激愤,奋起反对。孙中山派董福开、吕志伊“回滇,秘密运动军队”。滇军中革命党人和中下级军官反袁态度坚决,分头开展串联活动,鼓动反袁。云南督军唐继尧在各界反袁声浪越来越高涨的形势下,于9月11日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开会,会上全体一致表示反对帝制,决定整理武装,准备作战。会后唐继尧与各方面反袁力量联络,邀约到云南来共同合力举事。派吕志伊往南洋各地宣传募集军饷;派李华英秘密往北京与蔡锷联系;派军需课长和兵工厂长赵伸往日本购买军火。10月7日会议,唐继尧决定:如中部各省有一省可望响应,即起义;
川黔桂三省有一省响应,亦起义;海外华侨或党派济接饷械,亦起义;如上三项时机均归无效,则本省为争取国民人格计,亦孤注一掷,宣告独立。10月唐继尧致书孙中山“枭雄窃柄,大盗移国,会设筹安,欲行帝制。继尧自入同盟会以来,受我公革命之训导,义不苟同,秣马厉兵,待机报国。云南全省人民亦复义愤填膺,誓不与此贼共视息。一切机宜,祈予随时指示,得有遵循。”11月3日唐继尧召开第三次秘密会议,商讨起义作战方案。决定以滇军编为一军,分为三个梯团,以“剿匪”为名,出其不意,一举而占泸州、叙府、成都,之后宣布云南独立。另编一师出贵州,助贵州独立,然后进兵湖南,会师武汉。设立筹饷局,密派人员往海外向华侨劝募,运回日本购军械,昼夜赶造枪炮弹药。派邓泰中、杨蓁两支队即速整装向川边进发。
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都给云南起义以很大的支持。云南反袁部署周密,人械精足为各军冠,反袁情绪箭在弦上,一触即发。12月,蔡锷摆脱袁世凯监视,秘密离开北京,经天津乘船赴日本,转越南海防入云南,19日抵达昆明。同时,李烈钧等反袁人士不分党派,不分畛域,从各路自动聚集昆明,共谋讨袁大计。12月21日召开反袁会议讨论出兵方略。此时梁启超来电,希望云南立即发动起义。将军署会议上,各将领共同宣读誓词:“拥护共和,我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23日,电袁世凯限令其取消帝制。25日,袁世凯无答复。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立即联名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成立云南军都督府。唐继尧为都督。组成护国军,组编三个军,第一军蔡锷任总司令,进兵四川叙州、泸州;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出兵广西,再进广东;唐继尧任第三军总司令,坐镇滇中,先遣纵队入贵州,再进兵湖南。
27日唐继尧召开国民大会,宣布反对帝制,出兵讨袁。起义消息传出,全省人民莫不振奋鼓舞。各地青年纷纷踊跃参军,短短几天,就重组编成36个团,较原有兵力增加两倍。云南政府还决定截留解交中央的盐款;发行护国公债 ;清理财政,压缩开支;成立筹饷局,鼓励捐输;广为宣传,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各级学校停课,弦歌中辍。民国初年,云南岁入总额为六、七百万元,常常入不敷出。而护国首义短短数月,云南人民就为护国战争筹集九百多万元款额,许多百姓变卖首饰、家当、捐钱、捐粮、献物、毁家纾难,罄囊输财,蒙受最大牺牲,支援义师。战争开始后,军队的调遣开拔络绎载道,所经之地都承担了供应军队给养的任务。滇省多山,运输专恃骡马为主,其时全省骡马不下五、六万匹,军兴以后,悉被征用,骡马运输费3.8万元,为民国初年5倍之多。以致运道阻滞,商务萧条,数年后均未能恢复。云南人士还自费办报,组织演说会,宣传护国军出征战况,鼓舞滇民士气。护国军北伐出师时,各界群众箪食壶浆热烈欢送,欢声雷动;护国军士气昂扬,军纪严明,风餐露宿,毫不为阻;民众为护国军送弹药,送伤员,修路架桥,供应饭食。
云南反袁称帝、宣告独立的通电发表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以一隅而为天下先”的声势。护国军勇敢善战,袁世凯派重兵阻击,但毫无进展。护国军出师讨袁,四川是护国战争的主要战场。袁世凯在川兵力4万余,装备优良。护国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军攻占叙府,首战告捷,又占领泸州门户纳溪。为争夺纳溪,北洋军与护国军在纳溪棉花坡激烈交战,相持几十昼夜。蔡锷亲临前线指挥,身先士卒;顾品珍、朱德众将士艰苦奋战,最终取得胜利。诚如永宁河畔蔡锷撰写石刻护国铭所言:“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出奇制胜,士勇兵骁。河山永定,凯歌声高。”护国第二军李烈钧部与广东龙觐光部在剥隘交战,护国第三军唐继尧平息了滇南蒙自叛乱,经历激烈战斗。护国军在川桂滇省的战斗,使北洋军遭受惨重伤亡和打击。袁世凯不得已于1916年3月20日下令撤销帝制。随后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相继独立。5月8日,护国军军务院在广东肇庆成立,推选唐继尧为抚军长,表明护国军决心要袁世凯退位的意志。6月6日,袁世凯在护国运动汹涌的浪潮中绝望病死。
至此,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引导下,以“反对帝制,拥护共和,打倒袁世凯”为宗旨的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辛亥首义,民国建立;护国讨袁,共和再现”。“护国运动实为党派合作与各界支持,所从事的国体维护之努力”。其在挽救新兴的中华民国,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事实上起到了阻止历史倒退的作用。同时,这是一次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革命。历史从旧民主革命跨向新民主革命过程中,这个历史转变时刻,护国运动是整个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护国运动是不可缺少的历史阶梯。
孙中山先生在云南驻沪代表欢迎宴会上讲话时,对护国运动给予高度评价:“云南起义,其目标之正确、信心之坚强、士气之昂扬、作战之英勇,以及民心之振奋,响应之迅速,与黄花岗之役,辛亥武昌之役,可谓先后辉映,毫无軒轾,充分表露中华民族之正气,中华革命党之革命精神。”
1917年5月,北京政府府院相争,国会被解散。安徽督军张勋以调停为名,拥兵入北京。7月1日,张勋拥戴清朝逊帝溥仪复辟,恢复清朝旧制。7月3日,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通电护法,联合川黔等省组建靖国联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以滇军将领顾品珍、赵又新、罗佩金、叶荃等为各军总司令。7月20日通电宣称:“先平川乱,然后北伐。”张勋复辟丑剧迅速告终。9月1日,广州成立以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副元帅的护法军政府,组建护法联军北伐,开始护法战争。
如今,历史已经过去了100年,辛亥革命风雷还尤在大地激荡;辛亥革命精神仍激励着人民的斗志。云南人民在辛亥革命各个时期对历史所作出的贡献将载入史册,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
 
(作者系民革云南省委常委、理论政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 赵惠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