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与行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教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教化

发布时间: 2011年04月11日   

  现代性的国家,必有现代性的国民。社会主义的国家,必有社会主义的国民。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的国家价值就是社会主义价值,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的国家制度的价值基础,渗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教育、军事、国防、外交等方方面面,也体现在全体国民的日常交往和生活实践中,对国民的思维、感知和想象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影响着每一位国民的价值判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众进行教化,使国民形成有强大生命力的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维持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法本世纪才出现,最初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管在提法上有多少改变,其实质都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化作用,重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影响力,改变整个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价值扭曲乃至价值虚无的现象,抵抗西方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入侵”。

  社会主义原本就是一套价值体系,其宗旨就是要在全世界实现公平正义,建设一个平等正义的社会。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发展到“科学”,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性”的强调并没有丝毫削弱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反而实现了价值与真理的革命性统一。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第一次有了现实的保障。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用社会主义的思想“武装”全体人民,使广大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基础。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犹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而在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中,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失。改革开放前,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片面强调“阶级”观念和阶级斗争,否定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导致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紊乱。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学术文化的普遍进步,中国社会也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日益广泛,中国各政党和社会各阶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日益深入和多样化。西方的各种宗教信仰和世俗信仰也广泛传播,中国传统的信仰也得到了复兴和传扬,形成了一个“多元价值”的时代。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开始滋生和蔓延,对精神价值的漠视乃至贬低蔚然成风。不择手段的成名欲望,混乱的性取向,无节制的财富追求,学术道德滑坡,想象力萎缩,创造力下降,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价值规范似乎越来越失去效力。可怕的是,这些情况不是仅仅发生在下层,而是越来越呈现出向精英阶层蔓延的势态,最近发生“性爱日记”、“诈捐”、“教授雇凶打人”等事件就是明证。更能表明问题的严重性的,是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问题。精英阶层中的很多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持激烈否定的态度,对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进行或明或暗的破坏。一些人则是在口头上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在行动上却与之背道而驰。那些高喊爱国主义的口号,却把自己名下的财富拼命往国外转移的明星和贪官们,其实已经背弃了一切社会的合法价值了。

  这种现实存在的价值失范、价值扭曲,一方面反映了当前社会在经济和社会制度上的一系列问题,也反映了以往的国家价值教育存在的问题。自从建国以来,中国始终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式的意识形态教育,这种教育确实有助于国家力量的整合,有助于自上而下的“传达”和“贯彻”。但这种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很低,在传媒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量极其丰富的当代社会尤其如此。而且强制进行的、单一灌输式的、缺乏想象力与激情的教育并不利于国民的自觉意识和自由意志的养成,不利于内在人格的自我修炼,不利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民的形成,从而不利于“有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成。

  目前开展的“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活动,还局限在各政党内部,这是基于中国的政治现实的考虑。社会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精英性决定了政党成员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走在普通国民的前头,先于普通国民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精神,先于普通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与“行”。但既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化的思想体系和观念形态的国家机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应该考虑在全社会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践行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国民教化,重新铸造中华民族的“魂魄”。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国民教化,实际上包含几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让全体国民自觉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全面掌握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体系,理解执政党的精神追求及其话语系统的内在理路;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每一个国民的个体生命和精神世界中,形成其内在精神价值系统,完成从“名言之域”到“非名言之域”的转变,这也是一个“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智慧”的“转识成智”的过程;三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把内在的价值“现实化”、“对象化”,“重要的问题是改变世界”,而改变世界即是实现价值的过程,是重新投向外部世界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这个过程就是走向知行统一、主客体统一、必然与自由统一、真善美统一的过程,是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过程。

  要想真正达成这一国民教化的目标,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理念和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的前提下,方便善巧地展开教化活动。“教化”不是说教,也不是简单的“思想宣传”,而是一种本质性的智慧开发。教化既诉诸人的理性能力,也诉诸人的感性能力;既借助于理论形式,也借助于感性形式;既打动人的理性生命,也打动人的感性生命。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化就不能仅仅通过宣传部门和统战部门的政治实力推行,而应该更多地凭借社会教化系统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大众媒体、宗教组织、民间社团、学术机构等来进行。不但要通过自由的讨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道理讲深讲透,而且要使之活起来,真正进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当中国的大片中充满核心价值的激情,当中国的音乐全是真善美的旋律,当中国的慈善家坦诚地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当中国的教授们讲的都是自己用心血浇灌的真理的话语,当上流社会的夜生活中不再是无价值的或反价值的糜烂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真正地变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精魂”。

  同时,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价值要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要在同其他价值系统的较量中证明自己的伟大力量。单纯被动地防守或“抵御”资产阶级的价值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行不通。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变成世界性的价值体系的时候,它也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国民所信奉。当那个时候,“堂堂中华”也才能真正地“让四方来朝”。

  作者:李广良   (民革中央理论学习委委员,云南省委会常委、理论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