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辛亥革命100周年 > 勇气

勇气

发布时间: 2011年09月07日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是最值得纪念的,也是最有办法去纪念的。作为一个辛亥革命参与者的后代写一写参加辛亥革命的先人就成了一种情结,一份责任。百年难遇!

  我的祖父胡瑛(字蕴山),1889阴历9月初7出年生于云南省云县茂兰镇大丙边村,是家中的第三个儿子。我家原姓罗,因曾祖父去胡姓家上门而改姓胡,在那个年代上门做外姓家的倒插门女婿,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可见曾祖父家的家境并不好。好在曾祖父在读了私塾以后,自己也成为一名教私塾的先生,成为了文化人。

  祖父17岁时到昆明求学,那时的他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女儿,在步行18天(那时叫做18站)后才到达昆明,考入云南优级师范学堂。那个年代学堂少没有更多的选择,加之读师范不仅不要钱,若成绩好还可以得到奖学金。自离家以后,祖父就没有向家里要过一文钱,靠奖学金完成了学业。与祖父一起到昆明求学的祖父的一位侄儿(祖父大哥的儿子,和祖父的年龄相差不大)因考不上学校只得返回了家乡。

  1909年祖父从云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正好遇上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向社会招生,祖父就报考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祖父用一首名为《优师结业将有尚武之举,东邀同窗》的诗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欧风美雨势凶狠,莽莽神州气运亨。莫等白头悲老大,国家兴盛系群英。枕戈待旦钦刘子,击辑渡江效祖生。矢志请缨君愿否?事功当令世人惊。”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堂录取。云南陆军讲武堂又从丙班学生中挑选了100名优秀学生成立特别班,以期速成,祖父又被学堂选中编入特别班。祖父曾作一诗《己酉春,将有远行,辞亲》抒怀:“茂兰无本香难溢,山不标名岂有因。耿耿一心唯救国,劳劳千里忍辞亲。三春游子未申孝,异地成书意境新。悟到人间疾苦事,毅然赋别冒风尘。”祖父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就读时,秘密参加了同盟会组织,1912年同盟会扩大成立国民党,同盟会会员转成了国民党党员。

  1911年祖父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特别班毕业,被分发到部队任排长。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爆发了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1911年10月29日(阴历9月初9)云南陆军中的有识之士,响应武昌首义,在昆明发动了武装起义并获得胜利。因为起义发生在阴历9月初9,后来被云南人民称为“重九起义”。

  祖父作为部队最下层的军官,带领他的士兵参加了昆明城内的战斗,战事之中变数莫测,“重九”一役起义官兵阵亡150余人、负伤300余人,战斗之惨烈不次于武昌。没有勇气的人是决不敢去参加战斗的。俗语说:“钱在赌场不是钱,人在战场不是人。”在战场上子弹和炮弹是不长眼睛的,太把自己当人,过多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过分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过分注重自己家庭利益的人,决不可能去战场上玩命。因此祖父绝对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我的舅爷爷欧阳伯麟(祖母欧阳毓兰的大哥)也是一位辛亥革命的参与者。祖母的父亲清朝末年曾任过贵州铜仁县县令,刚刚达到官的级别(县令为七品,七品以上为官,七品以下为吏),作为官家小姐的祖母从小就跟着她的两个哥哥读私塾。舅爷爷长大后前往日本留学,留学期间舅爷爷结识一位日本女子,相知、相恋、结婚。舅爷爷在日本留学期间还秘密加入了同盟会。

  舅爷爷在日本完成学业以后,带着已怀孕的日本妻子回到贵州,没过多久舅爷爷就去了湖北。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舅爷爷作为起义军的一员参加了战斗,舅爷爷阵亡在武昌成千秋雄鬼死不还家。舅爷爷死后他的妻子产下一女,我的曾外祖母对这个从未见过父亲、也不可能见到父亲的“遗腹女”格外疼爱。后来舅爷爷的日本妻子返回了她的祖国,舅爷爷的女儿就一直由我的曾外祖母带着。曾外祖母死后,这个“遗腹女”就由我的祖母带着,她是我的表姑妈。

  舅爷爷是一位官家少爷(就是现在所说的官二代)。奶奶曾告诉过我,他们是在衙门里长大的。凭着当官父亲的关系,不说能当个官也可以做个吏,况且舅爷爷还是一位娶了东洋媳妇的海归,那年月的留学生可是稀罕之人,不说去做个教授,至少也可以去做一个什么学校的校长。可就舅爷爷却把怀孕的妻子安置在家后,去造大清朝廷的反,那时的他已经不是一个只会写写说说的文人,而是一个拿着枪上战场的勇士。我不知道舅爷爷是否想过,造反成功,他的父亲的官是当不成了,因为朝廷都不存在了,还去当哪门子的官?若造反不成功,那可是要灭九族的。在中华民族面临:共和还是专制?民主还是独裁?进步还是落后?光明还是黑暗?的选择时,舅爷爷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他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家庭的利益;家族的利益,直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舅爷爷真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年之际,在缅怀爷爷、舅爷爷参加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太想写一点爷爷、舅爷爷当年参加战斗的细节并通过这些细节来反应出他们的勇气。可惜的是我写不出来,写不出来的原因是:我不知情。但我却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启示和感悟:

  一、爷爷和舅爷爷生活在不同的省份,长生于不同的家庭,上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经历,从事不同的职业,为什么都加入了同盟会?为什么都参加了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那是因为100年以前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中华民族的大觉醒。当一个民族在觉醒之时就会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觉醒之人为追求光明一定会向黑暗作斗争,这就是觉醒之人勇气的来源。

  二、100年以前这场大觉醒是从中国的知识界开始的,“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彭家珍。这就是觉醒之人勇气的来源。

  三、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大多为读书人,他们有文化会思考,他们是最早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和理念的人群,他们以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为己任,他们不同于饿殍千里时的饥民,觉醒和求生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辛亥革命不是饥民们的革命而是精英们的革命。

  四、革命成功以后,革命者却又不知道革命应该向何处去?革命成了一些野心家“打倒皇帝作皇帝”的工具。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文化导致绝大多数的革命志士必然成为悲剧性的人物。“前途茫茫,不知何以完成革命?”——张文光。与“摸着石头过河”异曲同工。

  五、100年以前的革命者大多是一些年轻人,他们虽不成熟却热血澎湃,所以他们都是有勇气的人。

  六、在辛亥革命“云南重九起义”战斗中没战死的爷爷,后来又参加了许多的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也是爷爷和父亲作为一名军人最值得、最应该去参加的战争。爷爷虽然在战争中成为一名高官,但他良知未泯,所以在国共内战时爷爷和父亲均未参加。

( 胡光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