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云南省委调研组到西双版纳州调研生态文化建设
今年,民革云南省委结合中央精神和我省实际将“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列为今年参政议政的重点调研课题。调研组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存在的困难和对策建议为调研重点,届时将提出的对策建议上升至国家层面由民革中央提请国家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为此,民革云南省课题组于2013年11月5日至8日先后对西双版纳州的勐腊、勐海两县和景洪市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勐腊县瑶区瑶族乡和勐腊镇的曼龙代村、曼龙勒村,对传统村寨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进行调研。并在瑶区乡政府进行座谈会,听取了瑶区乡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的开展情况。随后,调研组还参观了瑶区乡民族文化展览室,展览室里展出了瑶族的传统服饰、生产生活用品、乐器、历史文物等。调研组组长蔡正发对勐腊县瑶族民间音乐传承人和度戒技艺传承人的挖掘和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勐腊县能再接再厉,继续加大挖掘和扶持传统文化的力度,将瑶族文化发扬光大。
调研组一行到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村考察布朗族生态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中国首个布朗族生态博物馆,它主要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建设,按照“政府领导、专家指导、村民主导”的原则和方法实施。博物馆对章朗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原产地保护和居民自己保护”,从而使人与物及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生态关系中,使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持续地和谐发展。
西双版纳州为我省现有十个生态文明示范区之一,文化生态的保护建设工作也做得相当好。各民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雨林深处繁衍生息,其中以傣、哈尼、瑶、彝兄弟民族居多,他们在创造古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璀璨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包括贝叶文化、歌舞文化、村落文化、节庆文化、宗教文化、普洱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民间工艺文化、傣医药文化等。据了解,全全州31个乡镇全部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3个乡镇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3个乡镇已上报国家环保部待命名。
通过三天紧张而艰辛的实地调研,调研组认为,西双版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独具魅力的组成部分,其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内核——生态文化。长期以来,生态文化始终贯穿并深刻影响西双版纳文化的发展,正是生态文化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得以保存下来,生态文化已经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思想基础。
调研组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西双版纳州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听取多方意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探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