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云南省委会理论委课题组赴泸西县开展调研
7月18日至22日,民革云南省委会理论委《磨憨口岸物流大通道建设》课题组一行5人赴红河州泸西县,围绕当地物流大通道建设及企业数实融合情况开展调研。此次调研深入结合泸西县“一园四片区”的产业园区发展布局,聚焦冷链物流、智慧仓储等关键领域,为磨憨口岸物流大通道建设提供区域实践样本。
调研期间,调研组重点考察了泸西县京东物流智能商务仓,并走访了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与午街铺镇冷链物流核心区。京东物流智能商务仓通过智能预测和全国分仓管理,实现“需求在哪,库存就在哪”的高效供应链模式,其物流大模型技术深度应用于生鲜产品仓储配送,显著提升订单处理效率;午街铺镇冷链物流核心区则依托弥泸二级公路,整合山林消冷链物流、凤舞肉畜牧牛市场等节点,形成覆盖水果、蔬菜、畜牧的全链条集散网络,其“冷链专线+跨境班列”模式已实现区域农产品48小时直达东南亚市场。
根据《红河州“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泸西县被明确列为“红河(泸西)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担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东南亚的战略功能。其区位优势通过“泰老中蒙通道”与磨憨口岸紧密联动。泸西县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涵盖水果、蔬菜等品类)可通过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经磨憨口岸快速输送至老挝、泰国等市场,较传统陆运时效提升30%。
调研组一致认为,泸西需进一步强化与磨憨口岸的多式联运衔接,借鉴“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模式,将跨境运输时效提升50%以上。建议依托京东物流的大模型技术和数字孪生平台,推动本地物流企业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管理,打通产、运、销数据联动通道。调研组建议,泸西县应依托中老铁路国际冷链班列(如“京滇·澜湄线”),以高原特色农业为示范,深化“高原农业+跨境电商”路径。目前,泸西电商交易额已从2019年的5.5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多亿元,其中生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比达35%。下一步需重点突破物流成本瓶颈,例如通过光伏储能降低冷链能耗,或借鉴京东物流“保税到仓”服务优化跨境备货效率,让更多高原特色农产品通过磨憨口岸物流大通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此次调研成果将形成专项报告,为磨憨口岸物流大通道建设提供“泸西方案”,助力云南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枢纽。调研组后续将重点研究“物流枢纽+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