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民革党史研究 覃异之|保护南京基础设施免遭破坏

覃异之|保护南京基础设施免遭破坏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07日   

覃异之(1907-1995),原名异知,广西宜山人,1952年加入民革。1949年后,曾任水利部参事、参事室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民革第五届中央常委,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民革北京市第七、八届副主委,第九届主委。第二、三、四、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1948年12月底,蒋介石要求时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的孙越崎把所属的南京的五个工厂,全部拆迁到台湾去。在孙越崎的百般拖延下,一直到1949年4月都没有迁成。4月20日,南京局势急剧动荡。4月22日,卫戍总部接到汤恩伯全线撤退的命令并立即召开秘密会议,会上,有人建议要二十八军工兵营在撤退前破坏南京的发电厂、下关火车站、轮船码头及水厂。覃异之对此坚决反对,他劝说张耀明:“破坏这些设施,将会丧失民心,并给撤退工作增加难度。”于是张耀明支持了他的决定,采纳了覃异之提出的成立一个负责维持南京过渡时期秩序的临时组织的建议,并留下自己信任的可靠部队四十五军三十二师张荣儒团辖下的一个营组成纠察队,由马青苑负责指挥。当张耀明、覃异之、马青苑正在卫戍总部商量具体事宜时,忽然一个电话打来找覃异之,电话中一个焦急的声音急促地说:“覃司令,我是首都电厂厂长陆法僧,孙越崎让我向你们求援。原来保护电厂的宪兵刚刚全部撤走了,现在我们担心电厂被破坏。”覃异之安抚他说:“陆厂长,不要着急,我们已经组成了纠察队,现在马上过去,保护电厂。”于是火速派人赶到首都电厂护厂,并派出纠察队前往车站、码头及水厂警戒,严防特务破坏,同时要求部分纠察队队员维护街头秩序,保证南京城市和百姓的平安。覃异之此时的想法是,应该尽量减少战争的损失,将南京古城和平移交给解放军。

离开南京后,覃异之经上海辗转回到广西,避开军统特务的监视,于5月10日,搭乘陈纳德飞虎队运送物资的飞机,举家撤往香港。6月,覃异之就在香港参加了由贺耀祖、谌小岑等国民党军政人员组织的策划脱离蒋介石政权的“周三座谈会”活动,并担任第一组召集人,主持政治、军事方面的联络和策反工作。8月13日,覃异之与黄绍竑、贺耀祖、龙云、刘斐、李默庵、黄琪翔等国民党军政人员44人发表了题为《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政治声明,严斥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投靠帝国主义,实行法西斯独裁,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号召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立刻与旧政权决裂,坚决明显地向人民靠拢,与中国共产党彻底合作,为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发展而继续奋斗,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共同努力。此次事件,时称香港起义。

香港起义的声明,当时在国民党军政界引起了强烈震动,许多军政官员纷纷效法,宣布起义或脱离国民党政权。9月16日,由覃异之起草,44人又在《香港时报》上联名发表了《告国民党海陆空军全体将士书》,该文指出,国民党军连年进行的内战,是反人民、反国家和惨无人道的战争,是为“蒋家王朝”的利益而战,号召国民党海陆空军全体将士,效法程潜、陈明仁两位将军长沙起义之义举,弃暗投明,率队归来或举兵起义,实现局部和平。香港起义后,中共通过香港的地下组织与覃异之取得了联系,请覃异之协助中共做解放台湾的工作。那段时间,中共地下党组织把得到的资料一般都会交给覃异之看,这种信任和诚意使覃异之深受感动。没过多久,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中共在香港的负责人时说:“香港的消费水平高,覃异之一大家人在香港开销太大,叫他的家眷先回来吧。”当组织上将周总理的话转告覃异之时,他大受感动,浮想联翩,周恩来是覃异之在黄埔军校时的教官,18岁时就聆听过他的教诲。因此,老师的话使覃异之如沐春风,倍感温暖,更加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很快,中共中央就安排覃异之的家眷乘坐英国货轮,躲过特务眼线,经台湾海峡直抵天津,中央统战部的同志等候在码头,将其一家人妥善安置。没有了后顾之忧,覃异之在香港更加努力地工作。年底,覃异之应邀回到北京,受到中共中央的热情欢迎,并参加了12月31日周总理在中南海举行的欢迎海外归来的爱国人士的宴会。会后,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还和他们共商建国大计。会上,覃异之还碰到了刚刚被任命为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将军,傅作义对他说:“欢迎你到水利部工作,参事室有很多你的老朋友。”覃异之高兴地说:“非常愿意,但是希望先参加学习,洗洗脑子,再找你报到。”傅作义表示赞同。当时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已经开办,所以覃异之便给周总理写信,希望能够参加学习。很快,院长刘澜涛和联络部部长李克农就约谈了覃异之,说:“我们收到了周总理转来的信,院领导碰了头,认为你学习的愿望很好,但是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解放台湾,考虑到你对台湾比较熟悉,同学故旧也多,我们希望你先参加解放台湾的工作,所以准备派你再回香港工作。学习的事情以后一定会安排的。”覃异之表示服从组织决定。于是,1950年元旦过后,覃异之又南下香港,投入到解放台湾的工作中。 

1956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成立,覃异之参加了第一期学习,由于前期参加过土改及劳动,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感性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学院,他系统学习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国家与革命》《矛盾论》《实践论》等论著,提高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 

看到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覃异之的生命也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此以后,覃异之积极参政议政,为祖国统一辛勤工作了一生。87岁时,他赋诗一首,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八十七年路不平,身经百战庆余生。老逢盛世精神爽,饮水思源感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