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灰里的沧桑——关注特困代课教师,我们在行动
假如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就请把我埋在,粉笔灰里…….
编者按:一首年初迅速走红大江南北的歌
旭日阳刚----《春天里》
演绎出
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们生活境况
一批三十年左右工龄的代课教师
仍拿每月二百元的工资
面临退休后的老无所依
演绎着
他们自己的《粉笔灰里》
………
一封封来自特困教师的求助信
1、我叫田巧莲,属富源县竹园镇乐乌村人, 1964年出生,现年47岁。1983年9月至今,在校代课。
28年来,少得可怜的工资报酬并没有动摇我多少年代课的信念,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目光,我怎么能放弃呢?只有在这些孩子身上,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面对老百姓赞许的目光,更让我拥有饱满的信心,勇敢面对生活。
1997年,丈夫不辛病逝,留下几个幼小的孩子与我相依为命,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不敢绝望,不忍心丢下自己的孩子,更舍不得自己的学生。这些年在相亲们的帮助下,我代课的同时,就靠2亩多微薄的土地勉强度日。为了供子女读书,没法啊,孤身的我只有向亲戚朋友借钱。多年来,大量的外债几乎压的我喘不起来,唯一的盼头只有等孩子长大以后争取来还债。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2003年我又患上脑梗塞、颈椎盘突出等疾病,这又让我完全失去重体力劳动能力。有时头疼的让我彻夜难眠,这更加让我不堪重负,几乎把我逼到绝望的边缘。不得不到处借钱来求医问药,病情稍有好转,又想起了自己的学生。在忙教学时,病情有开始恶化,真的让我痛苦不堪,但看到孩子学习进步时,我到了莫大的欣慰。
…………..
2、我是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茂兰小学代课教师刘小国,男,汉,现年56岁,高中学历。1979年至今在茂兰小学代课,由于本人热爱教育事业,虽然每月享受200元的代课金,我仍然苦苦坚持。在这30余年的教育教学中,我的教学成绩处于全镇中上水平,有时名列前茅,在教学中起着骨干和带头作用。
1996年,我在一次劳动中左眼受到损伤,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手术后的结果左眼失明,治疗费近万元。最近五年中父母病故,开支六七千元。在09年的6月份,我和儿子骑车去赶集撞伤她人,结果赔偿医药费两万多元,这对收入微薄的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还有我52岁的妻子,每年的医药费也不低于2000元,在加上生活中的正常开支,在经济上我已欠款四万多元,给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尽管如此,但我决不会放弃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3、我叫王鹏道,男,汉族,初中文化,出生于1954年5月。 我于1983年9月,经教育部门考试考核纳入松林小学代课教师队伍。本人26年如一日,对教育教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由于多年的教学成绩优秀,赢得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赏欢迎。
如今,年老体弱多病,基本散失劳动能力,加之2005年,儿子王德方、儿媳赵小害、女儿王爱琼,在本地私煤井上班,因私煤井发生事故,兄妹三人一齐亡命,丢下幼小无知的孙子一个,孙女三个,现全家老幼6口人的生存,仅靠本人一月微薄的200元代课金,实在难以维持最低生活,加之本人长年多病,基本的医药费都无法支付,所欠借款2万余元无法偿还…….。
4、……
被感动的精神在绽放
“此举是他们感动了我。因他们不计报酬、不计个人生存境况、数十年如一日的把自己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崇高精神感动了我。我对他们所进行的是力所能及的援助,而不是施舍。”这是章浩先生在出席对云南省富源县竹园镇特困代课教师捐赠仪式的路上发自肺腑讲的一番话。
图为捐赠现场
图为出席捐赠仪式的领导及代课教师代表
(左起:田绍武、李世耀、刘小国、章浩、田巧莲、姚和东、周跃、肖兴诚)
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并不缺乏感动的事,而是少了些被感动的精神。而章浩同志具有这种精神,并成为一位容易被感动的人。所以,他一直坚持拿出部分工资来帮助感动他的人,让感动他的人感到被社会关注及认可而坚持下去。在捐赠仪式上,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周跃动情讲到:“他不是一位“老板”或是企业家,他只是一名国企技术工程师,一名普通的民革党员。他没有普世济困的豪言壮语,却有着一份关心社会人生的博爱情怀、一种执着于文化教育能强国富民的道德信念。对边疆民族贫困山区的人们,他践行了一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良知”。竹园镇人民政府镇长姚和东坦诚表示:章浩先生的义举让在座的人都非常感动,自己也出身于教师队伍,在今后会对每一位贫困老师,特别是代课教师给予更多帮助和关爱。受捐助的代课教师代表感动地说:“你们的帮助让我永生难忘,因为你们的爱心给我勇气,给我信心,给我希望。请领导们放心,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孩子教育好,只要有代课的一天,我都会兢兢业业工作…….”。
图为田巧莲老师在捐赠仪式上哽咽着讲讲述自己的境况……
图为刘小国老师在捐赠仪式上
捐赠仪式后的晚餐安排在企业众多、煤矿资源最为丰富的茂兰村委会,并特邀请了当地企业家代表参加。席间自然洋溢着章浩先生被感动的事迹,有人无不感慨地说:靠拿工资吃饭的人能在数千里之外被感动,而我们当地资产数亿的煤矿老板甚多却也没关注到啊。企业家代表显得多少有点面面相觑,显然这种尴尬也是来自于感动吧。
有效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几点构想
目前,我们国家仍然有20多万代课老师站立在讲台上,尽管代课教师们工作起来认真负责、富有激情,与公办教师一样,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但他们的生活大都艰辛而清苦,待遇差,被形象地称为“教师中的农民工”。特别是工作了三十年左右的代课教师,他们牺牲了经济收入、牺牲了无数时间、牺牲了健康甚至生命,从而保证了国家教育的进步。而今,他们却面临着去留两难的尴尬:退休去,老无所依;留下坚持着他们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确是政策所不容和极低的工资收入日益难以满足老来多病的身躯所不许。所以,如何有效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以人为本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特提出以下三点构想:
一、以经济为基础,切实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县级政府三级联动,划拨出一笔预算出来,专项用于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如果将“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责任继续抛给县乡一级的地方政府,那么“代课教师问题”无论如何解决,都很难获得好的解决效果。
二、以相关法规为保障,切实维护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要严格按照《教师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维护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其待遇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且按照有关法律办理各种社会保险。
三、以创新机制为措施,有效解决代课教师的出路及管理问题。
应允许有教师资格证的代课教师参与每年度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应给予代课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的管道,这有助于为其提供发展的动力,鼓励他们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对在岗30年以上的代课教师,应无条件转正为公办教师,这是对他们毕生付出的最大肯定。
总之,“代课教师问题”的有效解决:关系到我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执政形象,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更关系到千万“孩子们”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以确保代课教师合法权益及在特定历史时期得到规范管理,从而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链接
近期(中国网),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今天表示,中小学代课教师绝大多数是在农村任教的,他们在待遇非常低、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为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续梅说,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其他部门为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先后到十几个省市进行调研,研究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思路,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积极改善教师待遇,鼓励和吸引合格人才到农村去任教,大力推进城市教师支援农村工作,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等等,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