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外脑”强内力——民革云南省委会与高校合作共建智库以提升参政议政质效
“积极拓展新的智库,深耕‘三农’、社会法制、祖统三大民革参政议政特色领域,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现代农业农村研究等3个特色智库。”今年2月,民革云南省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在全省参政议政工作会上部署2024年参政议政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一项便是“善借‘外脑’,拓展与智库合作”。
此后,在民革云南省委会推动下,农业农村现代化智库、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相继挂牌成立,民革云南省委会和西南林业大学共建的云南生态文明智库也即将揭牌。合作共建智库是培养参政议政“自己人”的重要平台,借助这些“外脑”,可以提供更多真知灼见,推动参政议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建立多元化研究队伍,提升议政建言质量
9月23日,民革云南省委会与云南开放大学合作共建的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揭牌,25日又启动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云台传统产业转型与融合发展机制研究》《基于云南产业发展导向的台湾中青年在滇就业创业研究》两个重点课题研究。据了解,前期,课题组在北京、浙江、云南等地开展了广泛调研,拥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个课题的课题组长,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覃大嘉是在大陆工作学习的台湾同胞。
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陆研究台湾的学者或台湾研究大陆的学者通常会从自己的主观角度去观察对方,难免形成一种片面的刻板印象。但像覃大嘉这样熟悉两岸情况的学者,可以提供更为客观中立的思考,民主党派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智库也将产出更多“金点子”,对中共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打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智库、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的智囊团名单,会发现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专家具有民革党员的身份。《关于共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智库的协议》也提到:“大力推荐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智库专家加入民革组织,为民革党员的成长成才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
《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共建实施方案》也显示,根据课题需要组建跨部门、跨领域课题组,集中优势力量、有效整合各种研究资源参与决策咨询研究。智库除拟定的研究方向(课题)外,还可接受政府、企业等机构委托的项目,也可遵循研究需要,由承担任务的科研人员自主开展研究。与国内外台湾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在这样的智库合作模式下,像覃大嘉这样的台湾同胞在大陆开展调查研究成为现实。
“发动民革党内外人才一起来做,才能使民革参政议政工作充满源头活水。”民革云南省委会主委于干千认为,要凝聚各方合力,才能打造充满活力的参政议政队伍。
发挥共建智库优势,提供更多“金点子”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智库的这一定位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不谋而合。
民革党员、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院长刘金鑫指出,当下各类型智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独立性、政策研究不实用、研究成果转化难等问题。而民主党派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的智库或许能克服这些弊端。
对一般智库而言,资金保障也是智库运营面临的难题,一旦缺乏运营资金,将难以保障课题调查研究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有资金支持时,也可能存在“接受谁的资金就为谁说话”的情况,有损智库独立性和客观性。据相关负责人表示,民革云南省委会与高校合作共建的智库,从工作人员到聘请的专家均是兼职。根据共建合作协议,每年双方都会为智库建设运行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和行政资源支持。
除了资金支持外,云台交流研究中心(智库)日常短平快的研究成果可通过民主党派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渠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如涉及特别重要的调研成果,还可以利用参政党“直通车”渠道及时向中共省委、省政府报送政策咨询建议。全国性的重要调研成果,可争取中央支持,以“直通车”渠道报到中共中央、国务院。此外,部分调研成果,也能以政协提案、人大议案的方式,在省两会或全国两会时提交。如此一来,决策咨询成果研究经过参政议政的流程和把关,也避免了过于学术化、缺乏可行性的问题。
注重“传帮带”,培养参政议政人才
云南省特色产业促进会办公室主任张杜娟认为,智库最关键的要靠领军人才,领军人才是决定一个智库研究水准高低的关键因素。当前云南省智库领军人才主体都是50后、60后,70后、80后的智库领军人才还在成长之中,智库人才梯队建设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因此加强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积极开展智库领军人才遴选工作,建立领军人才梯度培养模式,发挥智库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优化研究环境,给予研究人才一定的自由度,并在组织能力所及的情况下,给予研究人才较好的待遇水平,提高对研究人才的吸引力。”张杜娟还建议,积极组织并鼓励智库研究人员参与终身学习和相关培训,进一步增强其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广西打造“中国富硒农业之都”,大力推进富硒农产品发展,重点开展富硒水稻、玉米、花生、蔬菜、水果、茶叶和水产、养殖、畜牧等种养产业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不久前,农业农村现代化智库“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课题组一行到广西南宁、钦州、贵港等地调研。课题组组长、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张乃明长期致力于土壤与水污染防治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张乃明还曾是云南省政协委员,有丰富的参政议政履职经验,撰写过很多高质量的政协提案,多次荣获民革中央、云南省政协、民革云南省委会参政议政的表彰。
在广西调研组里,课题组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马啸是今年7月新当选的民革云南农业大学支部主委。在调研过程中,马啸听得认真、记得仔细,总是把“我是来学习的”挂在嘴边。“智库不仅是产生真知灼见的平台,更是民革培养参政议政人才的摇篮。我们也要以此为契机,掌握参政议政本领。”马啸说。
“我们的科研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还存在短板。做课题的时候,可不可以带带我们学校的老师?”不仅是民革党员,云南开放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王佳也表达了类似的期待,希望覃大嘉教授在涉台课题时,带动云南开放大学相关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除了发挥民革云南省委会的主体作用、民革地方组织和民革云南省直支部的主力军作用、专委会的基础作用,民革新党员的积极作用,还要发挥智库机构的‘外脑’作用,将民革党外人才纳入履职的‘借脑引智’的视野,提升议政建言质量,不断扩大民革履职品牌的影响力。”于干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