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孙中山研究 孙中山的当代价值——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感言

孙中山的当代价值——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感言

发布时间: 2011年05月10日   

孙中山对20世纪的中国有众多的重要贡献,而改变了中国20世纪历史发展的轨道,则是先生众多重要贡献的主要体现。不断深入研究先生何以能使中国20世纪历史轨道发生改变,将使我们去学习装载孙中山思想的文论,解读出孙中山的当代价值,推动并促进中国未来特别是21世纪历史的健康发展。

唤起民众地启蒙

孙中山的当代代价值,首推对国人头脑的启蒙作用。为了改造中国,是先生第一个跳出祖制不能变和托古改制的传统,用自己新创的理论、制度设计、“游戏”规划,使原本充斥守旧、奴性、盲从和迷信的二十世纪国人的头颅——因而也成为任人愚弄和宰割的头颅一一一批又一批地变成装有批判武器到武器批判、从救中华到振兴中华的头颅。

孙中山《建国方略》的首篇,便是以“知难行易”为核心的“孙文学说”。在第五章,知行总论里,先生从知行难易的角度,把人类的进化分为三个时期。第一由蒙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之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以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科学是求事物和关于事物真知(或道理、或本质或规律)的。在科学昌明之世,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行动或实践活动,只有在科学真知(或真理)支配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取得预期的结果。中国近代的落后,先生认为科学落后是一重要原因。而科学落后又同知易行难有关。1924年先生存《宣传造成群力》的一次演讲中,又说古人云“知易行难”,我的学说是“知难行易”,从前中国百事都腐败的原因是由于思想错了。先生的遗嘱中还告诫后继者必须唤起民众。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就是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应当怎样去解决的科学或真知,也可以说对怎样振兴中华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此意笔者已在《孙中山先生的中国问题解》一文中作了论述,故不在此重复。

1956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火会上,毛泽东讲:我听过他(指孙先生——笔者注)多次讲演;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邓小平在1980年就“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否则国家和人民还要遭受损失。

笔者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对继续肃清国人头颅里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仍是个有力武器和生动的好教材。毛泽东在195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讲话中就指出,孙中山先生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重塑中华民族之魂

孙中山的当代价值还在于他为一盘散沙的国人重塑了中华民族之魂,即民族精神。先生为我们重塑的民族精神,使身处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亡国灭种境地的炎黄子孙终于走上艰难地振兴之路,把和平崛起,世界大同作为中华民族对世界应负的一大责任。

先生是怎样重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呢?我认为主要是从思想理论(批判武器)和实践活动(武器的批判),或科学的真知与行成于真知两大方面重塑了中华民族之魂。

科学的真知是指先生创新的三民主义与建国方略,特别是他的民生史观和民族主义。民生史观或民生社会观的基本内容是:“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生存问题”。“要把历史上的政治、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以民生为社会历史的中心”“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社会进化又为历史的重心,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所以民生问题才可以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社会的文明发达,经济组织的改良和道德进步,都是以民生为重心,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由于外有列强的侵略,内有封建专制皇权的统治,使民魂散失;使民无权可言,只有伺候“主子”的德性;使民不聊生。换句话来讲,在先生看来,当时国人的生存已成为严重问题,因为百姓处在“三无”的状态:民无魂、民无权、民无生。国人要求生,便务必学习、实行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解决民无魂的问题,民权主义是解决民无权的问题,民生主义是解决民无生的问题。民族主义先生放在三民主义之首,因为孙中山讲,民族精神是种族图存和国家发达的宝贝。中共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文化建设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是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对其基本内容作了四项概括。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在其中。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文本就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份珍稀资源。此意也有专文作了论述,在此也不多说了。

在重塑中华民族之魂的过程中,先生绝不仅是求得了科学的真知,给人以批判的武器,坐而论道的思想家,更是起而行的革命家、实践家。又是孙中山笫一个,把自己和接受自己利学“真知的一大批仁人志士的生命和热血(通过武器的批判)。重型了中华民族之魂。在用实际行为或行动重塑中华民族之魂这方面,笔者粗略地统计如下:

1、建立或改组现代政党达六次之多。

2、早期革命活动,多为密谋暗杀活动。

3、辛亥革命前,武装起义达十五次之多。

4、武昌首义取得胜利后,革命党人继续在各省宣布起义响应,或宣布脱离清朝统治,辛亥革命成功。

5、中华民国及中华民国政府成立,腐败的封建皇权专制统治结束,在近代落后而又古老的亚洲大地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6、民国后,针对袁世凯反对共和复辟帝制,发动了两次讨袁的护国武装斗争。

7、接着又针对“张勋复辟”和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军政府的独裁统治,又发动了两次护法运动。

8、教育思想深刻,办学行动坚决。

先生的教育思想深刻,至今仍值得国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学习领会,故在此引用一二。孙中山说,学者,国之本也。教育人才而培国脉。又说,民生主义实行方法有二,其一为普及教育,提侣科学,使国民有世界知识;其二为振兴实业,使民国有强大之财富。义说,中国富强事业,非先从事普及敦育,使全人民皆有科学知识不可。要使中国教育居世界第一位,必当使全国人民都识字,要有一百几十万的专门学者,万八千发明家。又说,任官授职,选拔人才,除实行选举制度外,还要实行考试制度,不经考试的,不能随便乱用。

办学行动坚决。先生办学,早在1879年,在日本横滨就办了“中西学校”;1903年在日本东京办过“革命军事学校”和“军事研究所”。1924年在广州创办了,武学校即黄埔军校;文学校即国立广东大学,先生去逝周年更名为中山大学,该校同黄埔军校一样,也在人才培养方面功不可没。先生不仅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还为学校题校训,亲自到校上课。

1926312目,鲁迅在北京《国民新报》的“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特刊上发文《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文中写到“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因此,先生不仅为中华民族重塑了灵魂,而且孙中山先生本人一生的言行就是中华民族之魂的体现和表达的典范。

实现了对人民是公仆的承诺

孙中山先生的当代价值,还在于用“天下为公、死而后已”的垂范实现了对人民是公仆的承诺。故先生不仅是开共和以及护共和之元勋,同时又是近代中国政治领袖中较罕见的光

明磊落、勤政为民、不恋权势、权为民用、廉洁奉公、反对个人崇拜的政治领袖。今日中国各级大小官员,应常在孙中山——中国第一位真公仆这座丰碑面前,扪心自问自己当公仆做得如何!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就三令五申宣布,政府的所有官员均为“人民公仆”,禁止封建等级的“大人”、“老爷”等称谓,改为“先生”、“同志”等;还通令剪除辫子、废跪拜礼,改以握手或敬礼。还有孙中山多次拒绝一些官员和百姓用呼他“万岁”的口号和标语来欢迎他的事情,并解释到,你们喊我万岁,我不就成了皇帝?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规定,上至总统下至当差的每月每人36元薪金,每天040元伙食费;当发现总统府的一位官员(还是一位革命功臣)贪污便下令处决。中山先生曾对人讲: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当先生自感垂危之际,口授“遗嘱”,一份给大家——同志们的,一份给小家——宋庆龄妻和子女的。两相对照,令人运容不己。给中华民族这个大家留下了先生开创的振兴中华的事业和丰富无比的精神财富;而留给小家的是不名一文。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胡适曾讲:“孙中山先生所以能至死保留着他的领袖资格,正因为他终身不忘读书,到老不废修养。”这是颇有道理的。

综上所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笔者以孙中山的当代价值为题,发表以上感言。实际上这个题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结合今日中国之实际,作多方面的探讨和阐发。本文所论孙中山先生的当代价值,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先生的思想启蒙了国人,让国人醒了。二是先生为国人——中华民族重型了灵魂。三是先生给国人——老百姓,当了一生的真公仆。还是毛泽东讲得中肯,“孙中山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者为民革云南省委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理论委主任、云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 郑祚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