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民革党史研究 民革早期到底有多少党员?

民革早期到底有多少党员?

来源:《团结报》 12月14日 7版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8日   

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革从1948年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党为师,组织建设也取得了坚实的成就。其中就包括组织发展、党员发展工作。截至20236月底,全国共有民革党员163886人。查阅过去的数据,201712月,民革十三大报告指出现有民革党员127930201212月,民革十二大报告指出民革共有党员101865。再往前,2002年民革十大时党员总数为65982人,1997年民革九大时的数字为约53000人,1992年民革八大前夕的数字是42000多人。贾亦斌在1988年底的民革七大上指出,“1983年六大召开时,民革党员总数18488名,现在,党员总数已达37374名,增长一倍多。这些都是很精确的统计数字,甚至精确到个位数。那么民革早期的党员到底有多少?确切的数字有无详细的研究呢?

1948年1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宣告成立。图为民革部分同志在香港合影。前排左起:朱蕴山、柳亚子、蔡廷锴、李济深、张文、何香凝、彭泽民、王葆真;中排左第二人起:郑坤廉、梅龚彬、刘遐翚、张克明、冯伯恒、李子诵、陈其瑗,右一为周颖。


朱学范在《我与民革四十年》第十三章中回忆,民革成立之际,他在欧洲遇到国民党内的朋友,他们说,“民革成立只不过几十人参加,而且基本上皆是民联、民促方面的人,新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太少了,其能推翻蒋政府吗?”朱学范随即讲明形势,解释说民革成立时究竟多少人他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国民党爱国军政人员限于处境,不便公开加入,但与民革有联系的人数是相当多的。1948年1月1日,民革在香港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会议者80余位,这是比较确切的数字。至于全体党员,数量应当更多,但也不会太多。

在各类见诸档案的报告中,就民革党员人数而言,第一次出现精确数字是在1957年初。1957年3月25日,李济深在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指出,“截至本年2月底为止,本党共发展了6025个党员,比1955年底实有人数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现在全党共有13462个党员,二十四个省、市级组织,五十七个市、县级组织。”由此可知,如果不算自然死亡人数,1955年底,民革实有人数最多只有7437人,而到了1957年2月底,民革共有13462名党员。

再往前的精确人数呢?1956年2月21日,民革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的报告坦诚指出,“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政治上瓦解蒋介石反动集团,在军事上策动国民党爱国将领起义,但当时我们的组织是不够严密的”“解放初期,若干地方组织存在着严重的混乱情况”,实际上党员数目是没有精确数字的。报告还指出,“截至1955年底,各省市地方组织达二十三个,连同市县组织共六十二个,成员人数比1950年增加五倍半。”有了“五倍半”这个比例,再结合1955年底的数字,我们可以估算出1950年底,民革的党员数目大约为1350人。这个数字,是经过了整建工作之后,澄清了复杂的地下组织关系之后的准确数字。

更早的数字恐怕也难以考证了。甚至不同信源的数据出入还比较大,以当时民盟的党员数据为例,根据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的记载,“解放初期民盟的人数最多,大约有7000多人,有的党派只有一两百人。”而根据民盟中央原副主席李文宜的记载,1949年11月至12月间召开民盟一届四中全会时,在不统计海外地区盟员的情况下,也不计算战争期间无法统计的数目,不完全的盟员数据是15100名,估计总的盟员在26000名左右,这与李维汉记载的数字出入就甚多。1949年民革的人数即便少于1950年底的1350人,总的体量相距也不会太多。至于精确的数字,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史料挖掘。民革党员人数少且不精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历史条件限制。新中国成立前,民革(包括民联、民促)处在尖锐斗争环境中,活动余地有限。李维汉还认为,民主党派有活动圈子小、更多局限于上层人士范围等特点。第二,正如李济深所说,当时的组织是不够严密的。没有规范的党籍表、入党审批表,更遑论规范的统计数据了。第三,整建工作使然。因策反的需要,南京、上海、武汉等重镇甚至有多个地下组织,各自都宣称有李济深等民革领导人的委派。解放初期,有的民革地方组织比较混乱。李维汉在《回忆与研究》中就曾举例说,“南京解放的时候,民革就出现九个市级组织,各不相属。”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到民主派代表会议前后,民革对组织大力进行了整建。如1949年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后不久,7月1日,民革中央派朱蕴山为特派员偕秘书周范文来沪,着手整建解放前上海民革各地下组织。第四,存在一些复杂的交叉情况。其中,民革、致公党交叉较多,小民革与民建、民进也有交叉的情况,甚至与民盟也有交叉党员。比如李文宜就回忆说,民革的副秘书长陈此生就是民盟盟员。第五,民革自身的发展渊源。早期的民革本身规模就不大,且与民联、民促等国民党民主派无法完全做到泾渭分明的分别统计。朱学范在民革六大的闭幕词中说,“当时民革还只是几个国民党民主派组织中的一个,成员人数也很少。全国解放以后……才汇合了原国民党的各民主派别和国民党内各方面的爱国民主分子,形成了今天的民革。”

前文已提到,1957年2月底的准确数字是民革共有13462名党员。那么,“文革”前民革最多曾经有过多少党员呢?要找到这个数字,要从民革恢复组织活动后的公开报告里寻找。1979年4月,民革恢复组织活动后首次召开全国工作会议,当年10月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全大会),均没有报告党员人数。最主要的原因,恐怕也是许多党员自然减员,繁重的落实政策工作还在进行,数字难以及时完成统计。朱蕴山、陈此生等民革当时的领导只提到,经过十年浩劫,民革党员中退休成员和社会成员总共占到一半,而且还在继续增多,自然减员也有相当数量。屈武在民革六大上说,“民革成员人数从粉碎‘四人帮’后恢复活动之初的八千多人增加到一万八千多人,超过了民革历史上最高的成员总数。”彭清源在1993年召开的民革组织工作研讨会上曾说民革党员总数“1979年恢复组织时的8800多人”,显然更为精确。1980年12月,民革全国工作会议召开时,相关文件资料显示已经有了初步的统计数据,1980年12月的党员总数仅相当于“文革”前的53.7%。在1980年12月召开的民革全国工作会议上,屈武指出,“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民革各地组织共发展成员704人”,1981年12月,民革五届二中全会上,屈武在报告中指出,“各级组织两年多来共吸收新成员3028人”。1982年12月,民革五届三中全会上,屈武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到11月底,各级组织共吸收新成员2651人,占恢复工作以来发展新成员总数5679人的47%……目前成员总数达到14102人,相当于1957年前成员最高数字的78%。”由此可以计算出,1957年前,民革的成员最多曾经达到过18079人;参照彭清源在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民革恢复工作时成员仅有8800多人,则两年多时间自然减员将近400人;1980年12月的党员人数约为9000人;按照比例倒推算,则“文革”前民革党员人数约17000人,低于1957年前成员最高数字18079人。

1949年以后,民革党员发展的方针是经过不断调整的。1949年底的民主派代表会议闭幕后,当时提出的方针是比较谨慎的,“继续整建组织,并在整建的基础上慎重发展党员”。查阅1951年1月20日周恩来在中央统战部茶话会上的讲话,他提到1950年11月到12月各民主党派开会时,中共中央就确定了要帮助他们发展的方针,并且认为“现在提出发展,时间是晚了一点”。李维汉也回忆在1950年10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提出了发展成员的建议,毛泽东则在1951年1月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后听取汇报,表示“去年说要巩固,今年说要发展,如果今年还只是一个巩固,那是不行的”。所以两相对照,1950年11月29日,民革二届二中全会上,李济深的报告中提出的“不可偏废”的方针,实际上是各民主党派接受了中共中央的意见,形成的一致思路。李济深在报告中引用了1950年初秋的中常会扩大会议的结论,“对于党务工作,指出了树立骨干与发展党员,两者不可偏废,一面应争取党员数量之增加,一面应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政策教育,以提高党员的政治水平和革命品质”。而在这份报告列举的一年来工作之缺点部分,第一条就是组织发展:“因为没有过去的整理,就不能创造以后发展的基础,但在整理就绪后,我们未及时地计划如何发展,则是缺点;在后一时期,又只强调党员数量之必须增加,而没有抓住发展的中心。其结果,‘发展中层’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建立骨干’亦无实际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起码1949年底到1950年底这一年期间,经过了组织整建后,组织发展一开始并没有很好的计划,而后又片面强调数量的增加。1950年12月4日通过的二届二中全会关于发展组织的决议正当其时。决议明确了要“加强组织,发展党员”,重申了民主派代表会议所规定的“依照‘三层两类’的区分,以旧国民党好的中层分子为主要发展对象”。决议客观评价了过去的成绩和不足,最后提出“质量并重”和“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两条原则,指出要防止或“左”或右的偏向,既反对消极的关门,亦反对无原则的迁就。这些原则,就是在今天也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团结报》 12月14日 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