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员风采 党员园地 李广良: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心得体会

李广良: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心得体会

来源:团结报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17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带动中华民族历史自信、文化自信,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10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预示中华文化新的繁荣昌盛时代即将到来。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点,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体”和“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体”指本体、实体、本质等,“用”指现象、作用、功能等。“有体有用”“体用统一”“体用贯通”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古代哲人用“体用一源”“体用一如”“体用不二”“体用相即”等命题表达“体”“用”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对中国传统“体用论”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和最新成果。在中国文化意义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明体达用之学”。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体”“用”概念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体”“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原则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推进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努力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明体达用”指的是真正把握、彻底激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体”,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光朗照世间,并通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其“妙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体”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共同凝结成的新“体”,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现实世界的本质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原则,又是作为生命主体和创造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新的“化身”。这个“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根本所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坚持这个“体”,中国才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现代国家;只有坚持这个“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具有坚实的存在基础、历史基础和理论基础;只有坚持这个“体”,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才能不断革故鼎新,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只有通达这个“体”,我们的思想宣传文化工作才具有内在的生命和持续的活力;只有壮大和发展这个“体”,中国才是一个世界历史性大国,才能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建立平等、共赢的关系,从而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守正创新”,我们要守的“正”首先就是这个正“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用”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体”的丰富现象和功能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呈现,包括物质载体、外在形式和传播手段等。就古今中西关系而言,“用”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是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社会和中国生活中的“中国化”,是当代中国的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性”的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是在“世界历史”尺度上展开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果。具体地说,“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学术研究和艺术表达,如主题教育、纪念场馆、城市标语、新媒体展示、学术会议、论著出版、红色主题影视剧等;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哲学、宗教、道德、艺术、工艺技术等在现代条件下的继承与发扬及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三是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样式”,既体现中华民族的本真心性和生活“兴味”,又充分地与世界各国展开对话和交流,在文明互鉴中越来越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

要做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首先,我们要努力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之“体”和“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体”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体”和“用”;其次,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华传统思想,领悟中华民族“体用不二”的伟大智慧,真正理解“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深刻意义;第三,我们要努力深入社会生活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际,根治工作中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懒惰主义等“顽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为目标,开展多样性的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体以致用”“用以备体”。

(作者系民革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