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玉溪市委会邀请玉溪各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开展学习考察活动
日前,由玉溪市政协副主席、民革玉溪市委会主委李少华带队,民革玉溪市委会组织玉溪各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到峨山风窝村、摆依寨开展学习考察活动。政协玉溪市第三届委员会主席冷明德、副主席钱开祯及政协联络委相关领导一同前往考察。
凤窝村是一个彝族村寨,坐落在峨山县岔河乡凤窝村,距离县城20多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59户219人,村子四面环山、树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86%,山脚下有良田275亩。凤窝村海拔1313米,每年有两千多小时的日照和丰富的水资源。这种特定的风土条件使凤窝村这颗遗落在深谷的明珠俨然成为有机农作物和烤烟生长的天堂。红塔集团在凤窝村的有机农业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全村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土地流转后他们不但拿到了可观的租赁金,全村群众还成为“产业农民”,在自家世代耕种的田野里上班,领取一份工资,仅此一项收入,人均可达5600元。
凤窝村委会领导向市政协领导和民主党派机关干部介绍凤窝发展情况
考察组详细考察了解了凤窝村玉溪庄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玉溪庄园通过成立专业的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股东,合作社依托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在遵循大自然整体、协同、循环的自适应能力和传统农耕文明智慧的前提下,以物质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通过合理安排土地轮作,构建“水—旱”,“旱—旱”轮作技术体系,完善“烟—牧—菌—沼”循环农业模式,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土地用养结合,因地制宜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发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经过4年的有机庄园建设,凤窝村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长,优美的生态环境得以继续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创造了新农村建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摆依寨村是双江街道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有97户共368口人,距离峨山县城20公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432元。摆依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到该村调研时提出,要把摆依寨建成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典型。同时,摆依寨还是市委书记张祖林的“四群”教育联系点。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双江街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金,围绕把摆依寨建成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示范村来建设。摆依寨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双江街道各部门协调配合,并抽调工程督查组进驻摆依寨,全力做好示范区建设工作。目前,摆依寨村穿衣戴帽等4项工程已经完成,村内道路、文体活动广场、垃圾池等26项工程已接近尾声。
截止目前,摆依寨整村民族风貌改造、危房、空闲场地拆除及整理等工程已经完成,其中民族风貌改造工程已共计完成2.65万平米,危房、空闲场地拆除及整理拆除1250平米,沿途村庄风貌改造完成3万平米。科技文化活动室、停车场、综合文体活动广场等主体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村内道路、垃圾池等附属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近日,双江街道摆依寨村人畜分离工程顺利竣工,60多头生猪喜迁新居,摆依寨牲畜全部引入集中养殖场,彻底实现了人畜分离。
标准化的生猪集中养殖场建在离摆依寨村子100多米的山坡上,占地1100多平方米。摆依寨村民小组组长柏光森介绍说,这个投资60多万元,建有90间标准猪舍的养殖场,可以满足全村人畜分离的要求,而且这个标准化的养殖场,可以进行牲畜粪便环保处理,既可以预防疾病,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又改善了摆依寨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居住质量,。
据了解,已建成的90间新型标准化猪舍已经分配到摆依寨每户农户手中。猪舍分配严格按照小组制定的分配方案以抓阄的方式公开、公平地进行,不养和多养的农户可以调配使用。标准化猪舍的产权属集体所有,养猪户有调配权和使用权,分配以家庭为单位,户均一间猪舍。
考察组认为,风窝村、摆依寨是玉溪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示范,需要产业的带动和支撑,更需要政策的倾斜和各级政府的扶持帮助。村庄中大量混乱无序的建设和脏乱差的现象值得深思和研究,只有大家出谋划策,各级各部门认真作为,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展现天人合一,碧水蓝天、生态和谐、魅力无限的乡村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