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孙中山研究 孙中山革命实践对云南产生的影响

孙中山革命实践对云南产生的影响

来源:民革云南省委         发布时间: 2021年10月10日   

赵惠昆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是不止一代的革命家的领袖和旗帜。云南虽然远离内地,因毗邻东南亚,孙中山对云南革命的关注和指导,却一直贯穿在其革命生涯中。在他的思想和革命实践影响下,云南在辛亥、护国和护法的历次革命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实绩。


一、孙中山对云南革命先贤的关怀和教诲

1902年云南选送留日学生10名到日本学习陆军、铁道、警察、法政。1904年云南派百余名学生到日本留学,大多入士官、振武学校学习,分别学习师范、实业和陆军。士官生有唐继尧、李根源、罗佩金、顾品珍、谢汝冀、李鸿祥、黄毓成等。留日学生吕志伊、赵伸、唐继尧、李鸿祥等人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成立同盟会云南省支部,在孙中山旗帜下,从事推翻清王朝,创立民国的革命活动。

一批云南籍人士亲身感受了孙中山的教诲,深受中山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在不同时期为民主革命做出了当时历史条件下难能可贵的贡献。

吕志伊加入同盟会后,孙中山派他负责云南革命运动,担任同盟会云南支部长,先后发展同盟会员100多人。由吕志伊、赵伸等人负责,创办《云南杂志》和《滇粹》,宣传反清救国革命思想。1911年广州起义时,他担任起草法令檄文。年底,以云南军政府全权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选举临时大总统。1912年秋,奉孙中山命赴东南亚诸国,筹备设立同盟会各支分部。1913年参加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党,继续反袁。1917年,孙中山倡议召开国会,组织护法军政府,吕志伊参加了国会非常会议,孙中山任命他为大元帅府参议。1920年后,先后担任司法部次长,内务部次长,1924年任大元帅府大理院院长。

李根源留学日本期间,1905年参加同盟会。在横滨偕罗佩金、杨振鸿拜见孙中山。9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李根源为第一次开会37人之一,次年被选为云南留学生同乡会会长。1908430日,黄兴发动河口起义,李根源倡设云南独立会声援,派黄毓英、杨振鸿等赴援。同年夏,孙中山在河内设立同盟会机关部,组织、发动和领导两广及云南起义,制定滇中革命从腾(越)永(昌)入手的策略,孙中山极表赞成。黄毓英、杨振鸿与居正等到新加坡谒见孙中山,商定滇西进行革命计划。刀安仁到南洋晋见孙中山,孙先生勉励刀安仁筹办滇西起义。刀安仁抵达仰光传达了孙中山面谕,筹划年底举行滇西起义。7月,张文光说:“前由孙中山先生颁来《革命方略》一书,宗旨正大,秩然不紊,若照此施行,未必天不祚汉也。”

赵藩毕生爱国爱乡。清末任四川臬台时,营救同盟会会员谢奉琦。辛亥革命时期,受孙中山思想感召,应蔡锷敦聘出任滇西巡按使,同襄义举,完成滇西起义的团结与安定任务。护国前夕,赵藩任代理众议院议长,目击袁世凯阴谋窃国,与蔡锷、李根源密商反袁大计。护国军讨袁,赵藩积极拥护,挺身而出,大力支持。领衔滇中父老士绅通电讨袁。1917年,孙中山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赵藩赴广州列席政务会,南方革命政府任命为交通部总长,与孙中山会面,亲聆教益。在穗两年与孙中山坦诚相见,谋求南北议和,感到中山先生品德高尚,情操真诚,接纳人民,平易近人。

马骧1907年加入同盟会,与杨秋帆、黄子和极力在云南进行革命活动。辛亥之役,腾、永、昆明和大理的新军相继响应武昌起义,他们的作用很大。有“云南革命三杰”之称。马骧受孙中山派遣,在云南、四川等省进行革命活动,曾被孙中山委任为云南民军总司令、大元帅府参议官等职。

张天放从青少年时代就接受孙中山爱国思想的熏陶。191911月,张出席全国联合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张天放代表云南救国会代表出席。孙中山在寓所接见张天放和张槐三。孙中山谈及英法帝国主义侵占云南的矿产资源和筑路权,云南处在英法帝国主义争夺的地位,指示云南同志“要不断教育民众,对外反对侵略,维护国权,对内反对军阀割据”。

周开勋1922年在广州滇军干部学校任学生队少校队长。适逢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力量,为北伐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每次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演讲都带学生去聆听,孙中山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给全体师生以巨大的鼓舞。

李宗黄192411月亲送孙中山出广州虎门,为促开“国民会议”启程北上。孙中山指示,“此去议和,成功固好,不成,则必当北伐。在北伐的军事行动完成之后,对全国各方面的庶政设施,必得先行作出全面考虑。在国防计划方面,望你(李宗黄)着手作个可行的构想。”孙中山还明确指示,假想的敌是北洋军阀。


二、孙中山对云南历次革命的指导

云南人民具有光荣的反帝反封建光荣传统。1899年,班老、班洪人民抗拒英军入侵。个旧矿工杨自元领导火烧洋行,开展抗法斗争。1903年滇中、滇南10余地爆发武装起义,反对七府矿权交英法开采。1908年,英国军队侵占云南片马,当地人民进行了英勇抗击。七府矿权之争,经过各族人民的英勇斗争,废除了七府矿权条约。1909年,泸水傈僳族人民在泸水抗击英军。1911年云南商界集资作为赎买费,撤毁英法矿产权条约。

1906年孙中山派杨振鸿回云南创立同盟会支部,在军、学、商各界展开广泛的革命活动。1908年派黄毓英、马骧、杜钟琦、邓泰中等人回云南,并指示吕志伊、赵伸等人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发展同盟会会员。讲武堂特别班学生朱德、卢焘、李雁宾、胡瑛,丙班学生马为麟、李文汉等数十人这时期加入同盟会。滇军将领唐继尧、张子贞、罗佩金、赵又新、方声涛均为日本加入同盟会会员。有了这批军事骨干,重九起义和护国首义得以发动并取得成功。

腾越起义和重九起义酝酿、起义,乃至护国首义,都受到孙中山及其革命组织很深的影响,云南籍革命先辈敢为天下先,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发展。

云南是全国第四个响应辛亥武昌首义的省份。19111010日,武昌首义爆发,驻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湖北军政府。1027日,同盟会员张文光联络驻军及会党中人,在腾越发动武装起义,次日成立滇西第一军都督府,公推张文光为第一都督,刀安仁为第二都督,发布《告国民书》,分檄附近各府、厅、州、县,催速响应。1030日(农历九月九日)夜,陆军新军督练处副参议官李根源及73营管带李鸿祥等率部在北教场起义,攻入省城北门。37协协统蔡 锷,74标标统罗佩金、管带唐继尧等在巫家坝宣布起义,向城内清军进攻。云南讲武堂官生打开城门接应。31日上午占领军械局,攻克清军最后据点五华山,中午起义军进攻云贵总督署,全城均被起义军控制。继腾越、昆明起义的有龙陵、临安、顺宁、保山、大理等,全省迅速光复。云南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在西南各省中位列第一。

11月3日成立“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公推蔡 锷为军都督,下设参议院、军政部、参谋部、军务部。军政府成立后,宣告云南独立。之后,临安赵复祥起义,成立迤南军政府;大理成立大理自治总机关,而后成立迤西自治总机关。1110日,云南代表张耀曾作为17省代表之一集议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113日,云南省举行第一届议会议员选举,云南省第一届议会正式成立。

云南军政府成立后,应各方要求,军政府先后派出滇军援川、援黔、援藏。191111月,黄兴、黎元洪、谭延闿分别致电云南军政府“敦促援蜀以解鄂危”。云南军政府派出谢汝翼、李鸿祥两个梯队进兵四川,占领叙府、泸州。19123月撤回。

1912年127日,中华民国云南军都督府以军政部次长唐继尧为北伐军司令官,誓师北伐声援武昌起义。19123月,贵州宪政派要求派兵援黔,蔡 锷命率兵北伐的唐继尧假道贵州“代平黔乱”。3月,贵州议会选举唐继尧为临时都督。

1912年8月,由蔡 锷派出的殷承献率领的滇军西征军击溃西藏叛军,乘胜攻克盐井,10月撤离西藏回滇。

1913年间,袁世凯任大总统厉行独裁,预谋称帝。孙中山力主武力讨袁,进行了“二次革命”19147月,孙中山发布申讨袁世凯《中华革命军大元帅檄》号召“中华豪杰,望旗来归;草泽英贤,闻风斯起”,同时派遣中华革命党人吕志伊以及马幼伯、杜韩甫回云南联络策动反袁起义。其时,云南马幼伯、杜韩甫和统兵军官邓泰中、杨蓁、董鸿勋等云南籍人士加入中华革命党,19145月,在云南创办《滇声报》,即中华革命党在云南的机关报。《滇声报》《觉报》《共和滇报》《崇报》对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鼓动军民奋起反袁,捍卫共和。

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条约》21条。《滇声报》按照孙中山的指示精神,站在反日救亡最前列,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口诛笔伐,为护国运动奠定了群众思想基础。8月,正是袁世凯准备复辟称帝之时,滇军中中下级军官深恶痛绝,广泛进行反袁宣传。10月,唐继尧派唐萍赓(唐继虞)、李伯英(李宗黄)在沪接洽同志请示机宜,唐继尧上书孙中山:“我公以旋转乾坤之手,建熙天耀日之勋,革除专制,还我民权。”“乃枭雄窃柄,大盗移国,会设筹安,欲行帝制,举国靡靡,谁敢抗颜。继尧自入同盟会以来,受我公革命之训导,义不苟同,秣马厉兵,待机报国。云南全省人民亦复义愤填膺,誓不与此贼(袁世凯)共视息》”“盼我公登高一呼,俾群山之皆应,仗义执言,重九鼎以何殊。一切机宜祈予随时指示,得有遵循。总期早除袁氏之大憝,复我民族之自由。马首是瞻,共成义举。”12月,孙中山发布第一次《讨袁宣言》,表示“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一旦义旗起呼,义动天地”。从而吹响了护国运动进军号。在孙中山倡导和支持下,在中华革命党及其他反袁势力的策动和配合下,在滇军热血官兵的积极响应和云南人民的热烈拥护支持配合下,云南发动了护国首义。

义举前两年,唐继尧就作了军事上的准备,并派员赴江苏、广西、四川、浙江、安徽及海外联络,先后邀约反袁人士蔡 锷、李烈钧、戴戡、熊克武、但懋辛、方声涛等军政界知名人士来滇共商大计反袁起义。

12月21日,唐继尧、蔡 锷、李烈钧等39人集会,歃血宣誓。25日,唐继尧、蔡 锷、李烈钧等发出《声讨袁世凯背叛民国帝制自为通电》,即日宣布云南独立,27日、30日又分别发出两个通电,历数袁世凯不仁不义丑行,组织中华民国云南都督府,公推唐继尧为都督,筹组护国军,宣布与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建设名实相副之立宪政治。;以诚意巩固邦交,增进国际团体上之资格。191611日,唐继尧发出《护国首义誓师文》,武力讨伐袁世凯。蔡 锷表示“竭股肱之力,济之以忠贞,以求勿负我父老之厚望”。

以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出兵四川,攻占四川叙府,在纳溪打败袁军。东路右翼与袁军战于四川綦江,进入湖南,攻占晃县等地。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兵广西,击溃龙觐光所属军队于广南,击败龙体乾,收复所失各县,龙觐光宣布投降,有力地支援了川南、湘西护国军。唐继尧兼第三军总司令留守昆明,护国后方巩固。中华革命党组织的中华革命军在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山东展开全面军事讨袁行动,在全国范围内牵制了袁军。云南护国军节节胜利,促使许多省掌握军权的实力人物纷纷响应,宣布独立。

3月23日,袁世凯宣布废止“洪宪”年号,撤销帝制。5月,滇黔桂粤成立军务院,众推唐继尧任抚军长。军务院成立后,督率大军分三路加紧围歼袁军,66日,袁世凯忧惧病死。714日,军务院撤销讨袁护国军事行动。

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护国首义的历史作用“云南起义,其目标之正确,信心之坚强,士气之昂扬,作战之英勇以及民心之振奋,响应之迅速,与黄花岗之役,辛亥革命之役,可谓先后辉映,毫无轩轾”(19165月《云南驻沪代表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孙中山评价云南护国首义之功并充分肯定了唐继尧的历史功绩。在191612月《致黎元洪电》称“虽其时义士仁人奋起相争,期以身殉,然首先宣告独立誓师申讨者,实推滇省,遂使西南响应,举国普从,以有今日。方之武昌首义,一则为民国开创之功,一则为民国中兴之业,皆我五族人民人人所宜永留纪念者也。”1120日《复李宗黄函》称“唐公命世之材,首倡义举,大功既建,处以撝谦,诚可以为全国军人之表率。”19161124日经国会一致通过,将每年1225日定为云南首义纪念日,与武昌首义同为全国性的纪念日。


三、滇军是护法、北伐战争的主要支持者

护国战争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人认为“袁世凯一人,并不难于推翻,而我们的目标尚在于同时清除其属下之全部官僚,以保证中国不再受此辈邪恶影响。”但是,革命党人无力扭转乾坤。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孙中山将此看做中华民国的象征。袁世凯死后,张勋上演复辟丑剧。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民党控制的国会存在,孙中山开始发动打倒假共和、反对北洋皖系军阀的护法运动,将护法根据地放在广东。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率滇军入粤,成为孙中山1917年进行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护法战争的主要支持者。唐继尧起而响应。

1917年811日,唐继尧通电拥护约法,与广西陆荣廷一起以拥护约法为名对抗段祺瑞。91日,非常国会在广州举行,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唐、陆未就任)。11日,选举云南张开儒为陆军总长。当时,广州军政府并不掌握任何军权,唐继尧为统帅的靖国联军遍及八九省,总兵力达20余万。唐继尧参加护法运动,壮大了护法声威,加强了护法阵营的力量。孙中山称唐是“护法最热诚之人”。当然,唐继尧也借助孙中山的威望,扩张势力,控制川中民军,控制川局。

护法战争时,顾品珍、杨蓁、邓泰中、胡瑛等在滇黔军中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的同盟会将领,与辛亥、护国战争时一样,拥护孙中山北伐是坚定不移的。黔军出师不久,顾品珍组织北伐军出师,呈孙中山电云:“品珍内征舆情,外应潮流,衣甲枕戈,倍增敌忾。数月以来,激励将士,日讨军实,编成调集,指日誓师。刻已任命范石生为北伐先遣军司令,杨希闵为北伐第一路司令,杨蓁为北伐第二路司令,金汉鼎为北伐第三路司令,各率所部集中待发。”“想各省诸公必能本通力合作之谋,协力同心,共弭国难。主义既伸,大勋立集,民国统一,咸赖斯举。”顾品珍在攻打重庆战役中,与滇军赵又新、黄毓成部联合,身先士卒,临危奋战,做到他自己所言“专力疆场,躬亲前敌”。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先生蒙难于上海,号召讨逆,令各军回师靖难。滇军总司令杨希闵派中校团副到上海向孙中山请示机宜,孙中山电复滇军成立讨逆军,委杨希闵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杨希闵及将领蒋公亮、范石生、杨蓁等部由广西入粤,包围藤县、梧州,在封川打退林虎,在三水打败杨坤如,19231月,滇桂粤湘军在广州会合,陈炯明残部退据东江惠州。2月,杨希闵派副官到上海,迎孙中山回广州重组革命政府,恢复大本营,任大元帅主持大计。孙中山先生对滇军官兵倚畀甚殷,期望很大。对杨希闵优礼有加。

同年夏,孙中山麾下联军在战场失利,没有执行蒋介石命令,杨蓁请示孙中山,孙以杨蓁督师,击败桂军沈鸿美及所勾结的北洋军阀军队,沈军逃往广西东北境。讨陈平沈后,北洋军未敢再犯广东,广东革命根据地得以保全。孙中山特颁嘉奖令,嘉奖杨蓁及曾万钟等。

1924年,孙中山北上不久,即派龙云、胡若愚、唐继虞、张汝骥及招安军吴学显,分兵三路进入广西,拟攫取两广,入主大本营。大本营令范石生、杨蓁率驻粤滇军第二军,协同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援桂讨伐唐继尧,击破唐所派入桂之各军,解除大本营所受威胁。这些战争就其性质来讲属于军阀之间的混战,但也为尔后解决杨希闵、刘震寰之叛变奠定了基础。

云南参加国民革命军的朱培德曾在护国战争中担任支队长,后晋升为团长、旅长。1917年在护法战争中作战有功,升任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并任广州警备司令。1921年朱培德率驻粤滇军参加讨桂战争,8月占领桂林,随后孙中山在桂林组织大本营,准备北伐。1923年,朱培德部改组为大本营警卫部队,在平定陈炯明叛乱中立下汗马功劳,受到孙中山重视。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杨希闵、刘震寰发动叛乱。朱培德联名发出讨杨、刘通电,不久,杨、刘部被歼灭。革命策源地两广调整时期,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编国民革命军,朱培德任第三军军长。1926年夏,朱培德率第三军进入江西,与友军配合,先后占领九江、南昌,歼灭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的主力。1927年,武汉政府任命朱培德为江西省政府主席,就任后朱培德任命朱德为南昌市公安局局长。

范石生在云南讲武堂参与秘密革命活动,与同学朱德、邓泰中、杨蓁等人志同道合,结为金兰之好。1915年护国军出师讨袁,范石生部在湘西作战。1921年,孙中山任命顾品珍为云南北伐军总司令,顾品珍委任范石生为第二支队队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孙中山派滇军讨陈,滇军收复广州。范石生以战功升任滇军第三师师长。在讨陈平沈战役中,范升任滇军第三军军长。年底,陈炯明反扑广州,范石生身先士卒,战场冲杀,击退陈军。孙中山亲题“功在国家”四字和军刀一柄相赠,授予他上将军衔。1925年,广州革命政府派范石生援桂,以滇军名义讨唐。继后,粉碎了唐对广西的进攻,两广根据地得到统一,为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先生虽然未能亲睹和指挥北伐,但革命党人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坚持孙中山革命路线的信心和力量仍然存在,这种力量有力地推动历史一直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赵惠昆,民革云南省委理论研究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本文转自2017年民革云南省委理论研究与学习委员会编辑《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