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民革党史研究 龙云|打造民主堡垒的“云南王”

龙云|打造民主堡垒的“云南王”

来源:民革中央         发布时间: 2020年01月08日   

龙云(1884-1962),初名登云,字志舟,四川金阳人,生于云南昭通,1948年加入民革。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云南省昭通市位于莽莽的云贵高原滇、川、黔接合部,人称“鸡鸣三省”之地。巍峨壮阔的乌蒙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在它的切割下,万峰耸立,层峦叠嶂,峡谷纵横,水流湍急。在昭通这片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彝、苗、回、壮、傣等23个民族。1884年11月19日,龙云就出生在昭通市境内偏僻的炎山镇松乐村,一户先世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民大姓家里。龙云初名登云,祖父纳吉迪府,曾任部落酋长,后封土司。父亲纳吉瓦梯,汉名龙清泉,生龙云及妹澄凤。

▲龙云在家乡云南昭通出资修建的龙氏家祠。

▲龙云在南京国防会议上慷慨陈词,主动请战。


以民族大义为重,全力以赴支援抗战

龙云1911年加入滇军,1912年5月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学习,1914年毕业,为云南督军唐继尧所赏识,初任唐继尧警卫军佽飞军大队长,后升任代理第一军军长、云南省警察厅厅长,随即担任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从此,他开始掌握滇军实权,成为滇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1927年2月6日,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龙云等人响应广州国民政府号召,对反对北伐、拥兵自重的唐继尧实行“兵谏”,逼唐下野。1928年,龙云任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后改任讨逆军第七路军总指挥)。1935年,任“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黔滇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支持爱国民主运动,与蒋介石矛盾渐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龙云先后担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副团长、陆军副总司令等职,在云南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全国抗战。

将龙云称为抗日爱国将军毫不夸张。就凭两件事,他就无愧此誉:一是组织滇军士兵20多万奔赴抗日前线;二是开辟滇缅公路,打通抗日的国际援华通道。

当时,蒋介石决定召开国防会议,要求各省军政长官参加,商议出兵抗日问题,同时邀请中共派代表出席会议。

在国防会议召开前夕,龙云致电蒋介石,表示“时局至此,非集我全民力量,作长期抗战之计,无以救亡”,请求云南组成建制部队,亲自率领,开赴前线。

龙云在南京期间,多次表示,尽地方财力、人力贡献国家,牺牲一切,抗战到底。离开南京前,蒋介石曾会见龙云。龙云向蒋介石表示,云南地方团队素有基础,出兵20万抗战不应有困难,不过目前先派出一个军,以后看战争情况再继续派兵出师。同时建议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打通对外交通。公路由地方负责,中央补助;铁路由中央负责,地方协助。蒋介石同意,表示将通知铁道部和交通部与云南商量,早日着手进行。

1937年秋天,中国军队在华东重镇徐州与来势汹汹的日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正是在这样的紧急关头,龙云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多年精心培养出来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数万子弟兵送上了前线。9月9日,龙云一身戎装,誓师巫家坝,滇军首批以卢汉为军长的第六十军4万余官兵浩浩荡荡步行1000多公里到达长沙集结,随即奔赴台儿庄战场。此时的台儿庄战事对中国极为不利,孙连仲部第二集团军被日军包围,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滇军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甚至还没来得及将机枪从马背上卸下来就投入战斗。英勇的战士前仆后继,与日军展开了反复肉搏,没有人因胆小而退却,没有人因怕死而逃跑。尹国华全营500人,最后仅一人生还。台儿庄战役胜利了,滇军坚持了20多天,重创日军,威震敌胆,名扬天下。但自己也付出了伤亡2万余人的代价。接着,云南又新编成第五十八军和新三军,与六十军合组第三十军团,年底又扩编为第一集团军,由卢汉指挥,龙云自兼总司令,参加武汉保卫战等。十四年全面抗战,在仅有900万人的云南,龙云共组建派出了22万人的大军开赴前线,经历各种重大战役20余个,伤亡官兵10余万。龙云还动员和组织全省军民投入滇西抗战,使云南大部分地区一直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成为中华民族背水一战时的重要基地。这是龙云政治军事生涯中最为光彩和辉煌的一笔。

抗战期间,昆明是国际援华的战略物资主要集散地。龙云主动向蒋介石请命修筑滇缅公路,打通这一抗日的重要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基本上是东西走向,全长900多公里,中间横穿横断山脉,跨澜沧江、怒江两条大江,山势险峻,河深流急。桥梁、隧道很多,工程难度极大。不要说当时落后的中国,就是西方强国,也望而却步。国难当头,在资金、人力、技术、设备都不具备的情况下,龙云毅然下达了筑路命令。云南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他们长途跋涉3天到5天,纷纷赶往工地,平均每天出动11.5万人,最多时达20多万人,不论白天黑夜,肩扛手凿,仅用不到9个月的时间就使滇缅公路于1938年夏全线贯通。为了修通这条公路,3000多云南人民付出了生命。也正是这条路,1940年后成为中国主要的对外通道,成了支撑中国抗战的重要补给线,有“抗日输血管”之称。


秘密联系中共,使昆明成为民主堡垒

民族大义使龙云与中共领导人坐在了一起。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共产党即与龙云建立了秘密联系。1937年8月,龙云在西安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同机飞往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多次会晤。朱德和龙云、叶剑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友,双方探讨对日军事问题,交换电台密码,开始建立联系渠道。在与中共领导人交谈中,龙云受到巨大鼓舞,坚定了抗日的决心。也正是在那次会议上,龙云慷慨陈词,表示要“尽地方所有之人力,贡献国家,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1943年,中共又派华岗同志到龙云身边,进行统战工作。华岗向龙云介绍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救国的政策方针,阐明坚持抗战、反对内战、支持民主运动、反对独裁专政的重大意义。龙云对中共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蒋介石排除异己的一贯手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龙云倡议下,中共在五华山龙云驻地设立电台,加强了双方的联系。1945年7月,龙云又同意中共《新华日报》报社在昆明青云街31号设立营业分处,发售《新华日报》和《群众》半月刊,民盟机关报《民主周刊》也在昆明发售。这年年初,昆明还成立了中国民主青年同盟、民主工人同盟、新民主主义同盟等组织,这些都是在龙云的默许下进行的。战时只有昆明这个城市才有这样的民主运动。

▲龙云(左)与朱德从西安飞往南京,在飞机上交谈。

龙云与民盟的联系也很密切。他与民盟领导人罗隆基等交往频繁。对民盟的组织和活动,龙云不仅在政治上加以保护,而且在经济上也给了不少的帮助。1944年底,龙云加入了民盟。在龙云的支持下,民盟在云南工作比较活跃,在群众中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对于配合共产党、开展抗日民主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

云南的抗日民主运动,在中共领导和民盟推动下蓬勃开展。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省主席龙云,则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对民主运动采取了保护和支持的态度,使云南昆明具有了民主堡垒之称。大批进步教授、青年学生和民主人士集结在昆明,推动了当地人民的思想进步,也助升了当地的政治活动。龙云对抗战期间迁校移滇的一批大学热情相待,如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中正医学院、华中大学等等,在经济上予以大力支持,并对广大师生在政治、生活等各方面予以关照。使云南的文化教育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此路行不通,去找毛泽东!”

龙云主政云南以来,虽然一直支持蒋介石,但蒋、龙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多年以来,龙云把云南的政治、经济、军事、人事等,都抓在自己手里,不容中央政府染指,这在蒋介石看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1938年12月,汪精卫离开重庆,经昆明逃往越南河内,后到南京组织汪伪国民政府,蒋介石对龙云耿耿于怀。尤其是龙云保护、支持共产党和民主人士在云南开展活动,严禁特务抓人,使昆明成为民主堡垒,更让蒋介石寝食难安,认为龙云“阻挠政令,危害抗战,包庇左翼分子,使昆明成为共产党的温床”。而随着抗战的胜利,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和各种民主力量,就不能不强化在其大后方的独裁统治,以消除其发动内战的后顾之忧。因此,解除龙云在云南的统治,清除民主阵地,就成为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前后不得不面对而又必须解决的一件大事。

1945年4月,蒋介石秘密召见昆明防守司令官杜聿明,商谈解决龙云的问题,要杜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作好准备。日本投降的消息还未正式公布,蒋又秘密电召杜聿明来渝,面授机宜。日本投降后,蒋急忙调龙云的滇军主力——由卢汉率领的第一方面军,全部开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调虎离山,使龙云成为无兵之帅。蒋还命令杜对昆明所有的通信、交通设施都进行监视和切断部署,严防龙云乱中逃跑。一切布置完毕后,蒋又以日军有阴谋、我军接收兵力不足、恐出意外为借口,要龙云把他留在昆明护驾的家兵——龙云的大儿子龙绳武的暂编十九师,爱将潘朔端的二十三师都调防越南。至此,龙云多年来训练、装备起来的看家宝就只剩下二儿子龙绳祖率领的二十四师,以及宪兵团和警卫大队了。

在做好准备、发动突然袭击之前,杜聿明多次举办舞会、宴会,并到龙公馆拜访,以示亲热。1945年10月3日,根据蒋介石密令,杜聿明指挥中央军包围昆明城,解除龙云的警卫部队和滇军守城地方的武装,并传达蒋介石命令,免去龙云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主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及所兼各职,调任军事参议院上将院长,史称十三事件。

▲龙云(前排左二)被迫离开昆明赴重庆时,在机场与宋子文、卫立煌等人留影。

龙云逃出公馆,登上五华山省政府驻地后,一面指挥警卫营奋死反抗,一面等待后援,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在宋子文等人的反复劝解下,龙云放弃抵抗,留恋地离开了他苦心经营17年的云南,被迫飞往重庆接受蒋介石任命。实际上,他已经完全失去了自由,等同于被软禁起来了。

卢汉离昆前,龙云为了以防万一,曾对卢说,如果昆明有变,闻讯即率部队回昆。但蒋介石早有安排,在中越边境布置大军堵截,并任命卢汉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以分化龙、卢关系。因此,十三事件发生后,卢汉犹豫不决,部分滇军想打回云南,但一分析军事态势,确实也难以办到。卢汉完成受降任务回国后,于12月1日就任云南省主席职位,但只带回了一个营的兵力。蒋介石为了消灭异己,将驻越滇军调到了东北内战前线。

十三事件,龙云切齿难忘。他曾多次说:“我并没有和蒋介石争江山、夺社稷,大不了只是政治主张的不同。蒋先生搞中央集权,我主张地方均权;蒋介石要独裁,我主张民主。抗战期间,昆明就被称为民主堡垒。哪里料到抗战一胜利,这个龟儿竟用卑鄙无耻、小偷式的流氓手段对付我。古今中外哪有军事突袭的方式改组一个地方政府的,真正是贻笑外人了,真可恨真可笑。龙绳文(龙云的四儿子)从美国来信说,美国报纸刊登10月3日的事件,标题是《小偷式的袭击》,并说这是‘中国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枪’。本来嘛,连我都容不下,蒋介石还容得下共产党吗?”从此,龙云对蒋介石完全失去了信任。

龙云到重庆时,正值国共谈判期间,他很注意中共的主张及谈判的情况,每天都找人把《新华日报》的重要消息读给他听。见着要好的熟人,龙云总是问:“看了《新华日报》没有?”“你们必须看新华社的消息,新华社的报道正确、可信,不像中央社是个造谣社。”一谈到时局问题,他常说:“此路行不通,去找毛泽东!”这差不多成了龙云到重庆后的口头禅了。处于软禁中的龙云,不惧蒋介石的淫威,经常与中共、民主人士和滇军老部下秘密联系策动反蒋,并在旧政协开会前,资助民盟经费2000万法币(当时值黄金200两)。后来,潘朔端在辽宁海城、曾泽生在吉林长春起义和张冲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都与他们的老长官龙云不无关系。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迁都南京,龙云提出先回昆明一趟,再去香港,希望脱离政治。蒋介石却不允许,龙云只好于5月到了南京。第二年,龙云所在的军事参议院被撤销,另立战略顾问委员会,由何应钦任主任,龙云任副主任、代主任。这时,蒋介石在苏北的内战已暗中发动,后来又在山东沂蒙山区进攻解放军,蒋多次命令战略顾问委员会给他拟出“剿共”“戡乱”计划。龙云直截了当回答说,我只会搞国防计划,不会搞内战计划。一次,蒋介石问龙云:“能不能同共产党打?”龙云非常干脆地回答道,请委员长问问“三心”,如“三心”皆曰可战,就可以打。如“三心”中有一心曰不可战,那就打不得了。蒋问“三心”是什么。龙云说,就是“一问军心,二问民心,三问良心!”双方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龙云在南京受到严密的监视,一举一动都要受到限制。1946年秋他想到杭州参观,1947年夏想到上海送女儿国璧赴美留学,均被无情拒绝。1948年秋,龙云听到了蒋介石要把自己挟持到台湾的消息,决心逃出虎口,立即着手进行自救行动。他先与上海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吴克坚取得联系,计划乘船北上解放区,但未能实现。接着又派人到上海找抗战期间在云南结识的美国飞虎队大队长、老朋友陈纳德将军求援。在陈纳德的帮助下,1948年12月8日,被蒋软禁了3年的龙云终于脱离牢笼,搭乘陈纳德的一架飞机从南京经上海飞赴广州,随即避走香港。


劝说卢汉早日起义

1947年初,李济深离开上海秘密南下的时候,刘宗岳代表龙云送李济深上船,李济深悄悄地对刘说:“请你告诉龙志公,我这次借扫墓之名,其实是去香港,不会再回来了,请他也赶快设法逃离南京。”刘宗岳回来后,立即转告了龙云,更坚定了龙云脱离牢笼的信心和决心。

1948年民革成立后,龙云秘密加入民革,开展策反工作,因形势所迫,民革身份没有公开。龙云到达香港后,立即站到了反蒋反内战的第一行列。他发表长篇谈话,公开抨击蒋介石的阴谋,拒绝了代总统李宗仁要他去南京“共商国是”的要求,并力劝李宗仁接受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他时常关心云南的局势,多次派人去云南劝说卢汉早日起义。1949年8月15日,他同黄绍竑、刘斐、贺耀祖等44人,在香港发表《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痛斥蒋介石祸国殃民的政策,表示同蒋彻底决裂,并号召国民党军政人员认清形势,不要跟着蒋南逃。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开除龙云等人党籍并加以通缉,甚至派遣特务到香港伺机刺杀。据说,这批特务最初接到的刺杀目标就是龙云,后来才临时改为即将赴北平出席新政协会议的民革中央执行委员杨杰的。

20多年来,龙云从拥蒋到反蒋,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他彻底与蒋介石反动集团决裂,走向光明,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欢迎。

▲龙云(右四)与毛泽东、李济深、黄炎培、史良等人合影。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龙云被列为特邀代表。新政协会议颁布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制定了国旗、国徽、国歌。尚在香港的龙云高兴地对《文汇报》记者表示:“我觉得最高兴的一点是《共同纲领》的颁布和有了新国旗。看了《共同纲领》后,觉得它胜过百万雄师,足够压倒百万美帝装备的反动军队……这可以说是全中国人民真正的共同的意志。中央政府中所有的各政府机关,非常完备,可以说将阻碍国家统一的一切因素都扫除了。阻碍中国建设繁荣的毛病扫除得干干净净,全中国人民都清楚看出我们国家的远景。”

1949年10月1日,在毛泽东主席签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龙云被委任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日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2月9日,卢汉在昆明通电起义,云南实现和平解放。

中共地下党原计划安排龙云早日北上,但龙云不愿意把早年养成的吸食鸦片的恶习带到北京,决心戒了烟再动身。1950年1月14日,在中共华南局的安排下,已经成功戒除“芙蓉之癖”的龙云偕夫人顾映秋及随员10多人离开香港,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在广州,龙云受到云南讲武堂老同学叶剑英的盛情款待。1月18日,列车缓缓驶进北京车站。月台上,锣鼓喧天,鼓号齐鸣,欢迎龙云进京。当时,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访问苏联,由朱德总司令代表中共中央为他设宴洗尘。

1950年6月28日,龙云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3年1月14日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同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主席为毛泽东, 副主席包括了9位元帅和4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1954年12月,龙云任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委。1959年4月,任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国家给了龙云副总理级的待遇,工资500元人民币,配有司机、警卫、秘书、服务员、勤杂工、厨师等。到达北京后的龙云,生活舒适,心情欢畅。夫人顾映秋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你爸爸来到北平以后,中共各级人员的态度非常好,对你爸爸优礼有加,过去在昆明的民主人士,也非常亲洽,所以心情特别愉悦,更显然精神好了。” 

在1949年11月12日至16日的中国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即民革二大上,龙云缺席当选为第二届中央委员。1956年2月21日至29日,民革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龙云当选为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