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昆明市委同昆明市司法局开展对口联系工作
昆明市司法局是民革昆明市委的对口联系单位,社会法制界别是民革组织发展的主界别。民革昆明市委每年都主动与昆明市司法局联系,开展对口联系工作。
7月9日下午,民革昆明市委主委、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邓水云带队,前往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对口联系工作。昆明市司法局副局长魏巍,民革昆明市委专职副主委邵云华,五华区副区长李德荣,五华区司法局相关领导,以及民革党员、市人大代表黄骏,民革界别市政协委员伏盅宝、李发军参加了此次活动。
调研组一行到龙翔司法所调研时,实地参观了其“四室一站”标准化司法所情况,龙翔司法所负责人陈玄就龙翔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自建立以来的运行情况、临街办公的便民优势及龙翔司法所开展的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工作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并表示将继续以“一所一平台,惠民高效”的思想,着力打造龙翔街道公共法律服务。调研组肯定了龙翔司法所对在人民调解参与拆迁工作开展和落实的效果,要求龙翔司法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法律服务与法制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开辟新路径。
调研组一行到春城慧谷居民小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实地察看了小区法治长廊、李学个人调解室,并与“全国调解专家”李学进行交流。据李学介绍,自“李学个人调解室”成立以来,共计为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00多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以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其所在社区多年保持“零上访”。调研组一行对五华区将公共法律服务站建在居民聚集区、服务就在家门口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为“如果每一个居民小区都有一个像李学这样的人,社会矛盾纠纷将大大减少。”
调研组一行还实地察看了五华区“与法同行”法律行业党建联盟,特色打造“党建引领、诉调联动、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听取工作人员汇报中心工作开展情况;实地察看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云解纷·五华中心”、律师调解中心。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原有服务窗口的基础上,特设“云解纷”服务窗口和视频调解室。“三中心”联合办公,进一步做实“援调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打造和有效运行,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不跑路、少跑路。试用针对疫情新配备的面部测温仪后,调研组对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疫情期间多措并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暖心服务”表示肯定。
调研结束后,由五华区司法局副局长李娅妮对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汇报:一是“三台融合”并进、相融、互补的工作模式。依托“12348”热线、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和实体平台,实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事务办理“掌上办”“指尖办”。截至2020年6月,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共办理法律服务事项26665件。其中,受理调解案件7312件,法律援助案件948件,办理公证18405件,律师服务50876人次,线上平台关注人数已达2881人,法律咨询点击量达42019人次,热线接听418人次。
二是延伸服务触角,推动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向纵深发展,让公共法律服务触角真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截至2020年3月,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按照“五个一”标准全部建设完成。同时,在吉兴苑、春城慧谷小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点,在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五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分别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在普吉流动职工之家设立“五华区建筑工人公共法律服务站”。
三是强化指导,规范推进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编印了《昆明市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汇编》《昆明市五华区法律援助常用文书》。
在听取汇报后,调研组对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上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并就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推广公共法律服务成果,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并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法治氛围。二是要创品牌,善于发现亮点工作,发挥工作品牌效应,加强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路标指引,延伸法律服务触角,用品牌提升法律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要突出法律援助“免费、高效、快速”的特点。不断促进群众对法律援助的了解,引导群众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