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信息 省委要闻 民革云南省委助力文山州西畴县乡村振兴 一场特别的中心组学习会

民革云南省委助力文山州西畴县乡村振兴 一场特别的中心组学习会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23日   


4月2日,文山州西畴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0年度第二次集中学习。中心组学习本来是常规动作,这一次却显得别具一格:亮点一,民革党员成为中共的中心组学习会的主讲人;亮点二,疫情期间严格控制会议人数的前提下,来齐了西畴县四套班子领导、各职能部门、所辖乡镇的负责人和村里的带头人;亮点三,为了一场四个多小时的讲座,会前调研摸实情,会后调研听反馈,民革专家前后在西畴县待了五天。

民革云南省委2016年起对口文山州脱贫攻坚民主监督,2018年,西畴县在文山州率先实现了脱贫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是摆在西畴干部群众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民革云南省委应邀来到西畴调研为之把脉会诊、指点迷津,并带来一场题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赋能支撑乡村振兴》的讲座。

做准备 探究西畴精神最后一公里

文山州西畴县是云南省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山区占75.4%,其中石漠化面积达到1078.56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94.9%。三光片区是西畴县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度被岩溶地质专家称作“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调研组第一站便来到兴街镇三光片区,调研三光石漠治理情况,眼前呈现的是欣欣向荣的喀斯特绿洲新画卷。

“西畴精神引领下,西畴人敢叫石漠变绿洲,太了不起了!”民革云南省委秘书长金昊不是第一次来到西畴,每一次来都有新的感受,赞叹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治理后的三光片区现已成为猕猴桃示范基地,利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在多依坪片区流转土地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果5000亩。民革云南省委社会服务处一级调研员、高级农艺师杨应龙也是猕猴桃专家,与省农科院专家陈大明聊起猕猴桃种植技术,为石漠化地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出谋划策。

民革云南省委三农委员会委员李军擅长文旅项目策划,他边走边问,构想着如何整合资源,将石漠化、北回归线、太阳传说、休闲农业等西畴旅游特色打造成吸引游客的引爆点。

民革党员、云南万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威达曾为西畴引来了巨菌草项目,可作为饲养牛羊的优质饲料,看到这里的巨菌草长势不好,准备请专家来查明原因。

在岩头村,调研组成员艰难爬行近60°的陡坡,徒步“最后一公里”。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被誉为“当代愚公”。“凿梦”的老村长,诠释着“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2003年,他带领全村15户人家坚守苦干12年,在进村必经的悬崖上硬生生凿出一条1公里长的道路。今年64岁的李大爷现在努力学习普通话,想把“西畴精神”讲到人民大会堂去。

讲三农 发展集体经济支撑乡村振兴

经过一年来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以及在西畴县的两天的扎实调查,李军有了坐到讲台上,给全县党政干部上课的底气。

李军从集体经济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国家出台乡村振兴的背景,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厘清了公司企业行为和集体经济行为。围绕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要求,他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集体家底摸清摸准。稳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推广实行股份合作制成功的经验做法。

他结合在西畴县的所见所闻,把西畴县可以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在座的领导干部进行了分享。在互动环节,他回答了股权分配、防止集体经济资产流失、村干部能否入股集体经济等问题。

中共西畴县委书记蒋俊表示,围绕乡村振兴,李军做了生动的讲解,阐释了云南怎么办、西畴怎么办的问题,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案例。内涵十分丰富,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我们接下来要深刻领会,运用到工作当中。他对全县领导干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凝聚共识;二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创新;三是以点带面,抓好典型。

听反馈 为激活集体经济支招

接下来两天,调研组行程密集,马不停蹄,走访了嘎达村、龙江村、岔河村、戈木村、多依坪村、清河村、汤谷村、大洞村等十几乡村振兴试点村。调研了蔬菜、香椿、巴西菇、猕猴桃种植基地,建材厂、养鸡场、乡村旅游等村民致富项目。这些乡镇的主要领导干部前一天都听了讲座,调研组问的最多的就是:讲得怎么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这次课就像一场久旱如甘霖的及时雨。”蚌谷乡党委书记刘泓说,刚刚摘掉贫困的帽子,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带领村民生活更美好,是当前农村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她站在田间地头,打开蚌谷乡的卫星云图,详细讲述着该乡的规划布局。

李军指出,蚌谷乡有了一定的农村合作社的基础,也有了初步的乡村振兴路线图,但各个项目比较分散,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

如何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是困扰莲花塘乡乡长赵恺歌最大的问题。李军为她支招:将荒山土地、闲置房屋等集体资产流转、租赁、折股量化,探索资本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实现农户、集体、企业“三方获益”,让入股村民、企业和村集体的土地、人力、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实行有机整合、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努力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 普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