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信息 部门预决算公开 强激励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云南16个州市纷纷“亮剑”

强激励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云南16个州市纷纷“亮剑”

发布时间: 2019年07月10日   

  顶层设计 在“规”上下功夫

  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我省将加快建立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相适应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逐步实现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

  按照“层级配套、功能协调、覆盖到位”的要求,建立“1个意见+N个办法+1套规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总体制度框架,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完善综合性的绩效管理办法制度,规范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管理流程,确保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扩面增量 在“量”上下功夫

  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强调成本效益,持续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

  加大力度,在“全方位”上促落实。加大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力度,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研究改进现行绩效管理体系,科学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推进部门将绩效管理与花钱行为有机结合且同步进行。将支出政策制定、实施和结果纳入绩效管理,关注政策落实及效应、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全周期跟踪问效机制,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动态调整,政策到期、绩效低下的政策和项目及时清理退出。

  建立机制,在“全过程”上寻突破。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预算审核和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建立经常性项目定期评估机制,以3至5年为周期开展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延续、政策和项目调整完善、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继续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整改制度,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

  扩大范围,在“全覆盖”上提进程。绩效管理范围上,在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基础上,将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纳入全过程绩效管理。积极开展涉及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债务等项目的绩效评价。

  注重方法 在“质”上下功夫

  将绩效的理念和方法深入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一是准确定位,提升层次质量。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和落脚点放到政策落实和履职效能上,紧紧围绕“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否有效履职、公共财政资源是否有效配置和使用”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部门职能职责有效履行和优化调整,推动支出政策调整、优化和完善。

  二是构建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准确把握指标体系设计的关键要素,立足财政改革发展和部门履职的实际,构建体系完整、分类科学、设置规范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省级财政部门在年内尽快研究建立共性绩效指标体系框架,搭建起基本框架、基础数据,指导行业主管部门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并以指标体系为基础和依据,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以扶贫资金绩效管理为重点和突破,参考外省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先进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探索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科技等行业、领域的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三是完善机制,引入多方参与。建立预算绩效专家库,对专业性强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引入专家评估和参与。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通过组建评价工作委员会或工作组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建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机制,探索同类项目跨地区交叉评价。

  补齐短板 在“效”上下功夫

  绩效管理工作本身更要讲绩效。为此,2019年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全省上下一盘棋,协同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技术保障。

  一是三级联动,推进全省上下一盘棋。加快省以下各级绩效改革进程,补齐州(市)、县(市、区)、乡(镇)绩效管理“短板”,将绩效管理工作覆盖地方四级政府。选取部分重点地区试点,督促指导试点地区建立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形成符合基层实际的改革模型示范推广。推进省级绩效管理信息资料与下级共享,提升基层绩效管理水平。

  二是能力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作支撑。研究建立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全流程、管理重点工作的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同平台、同标准、一体化。加快建设覆盖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四级的全省统一联动的绩效管理数据和信息平台,强化绩效管理数据的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促进全省各级各部门预算、业务、财务、资产信息互联互通,并实行动态管理、共建共享。

  激励约束 在“责”上下功夫

  全面绩效管理的基础是绩效。绩效管理有两大核心内容:一是责任,二是能动性。在财政活动中,绩效管理是落实责任,提升能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最终达到花好钱办好事的效果。

  一是激励约束,提高积极性与责任意识。将省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适当挂钩,对整体绩效好的部门,在部门公用经费、机动经费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安排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差的政策、项目督促整改完善,对不应安排的坚决取消,对交叉重复和碎片化的政策、项目予以调整;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

  二是加强考核,促进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本级部门和预算单位、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考核。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部门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三是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监督。稳步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目标、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等绩效信息向人大报告,并随部门预、决算向社会公开,实现预算单位从晒“对账单”向晒“成绩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