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员风采 党员风采 一千零一夜 新闻大楼里的守望者

一千零一夜 新闻大楼里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 2019年10月31日   

董小龙,昆明日报编委委员、综合新闻中心副总监兼总编室主任。他自从事新闻工作以来,不断学习、钻研新闻业务,从一个普通的记者、编辑,一步步成长为业务带头人,曾获得过昆明市劳动模范、昆明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等省、市新闻奖及报业集团先进工作者荣誉。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都坚守在报社的夜班岗位。

20年坚守当好昆明日报“守夜人”

夜班讨论版面

报社总编室的工作性质主要是上夜班,对第二天要出版的版面进行编辑统筹和把关,遇到重大报道或新闻事件,从下午工作到第二天清晨是经常的事。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为了及时全面报道好灾情和救灾情况,董小龙和他的同事连续熬了10个昼夜,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那是10个令人揪心的日夜,编着前方发回的稿子,编辑部里有人在默默擦眼泪,看到有幸存者被救出,大家又忍不住齐声欢呼。10天后他们都瘦了一圈,但为读者送上的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八方驰援的伟大精神和强大凝聚力。

他参与策划推出《驰援》特刊,每天4个对开整版,每天一个主题,每天一篇主流评论,引起强烈反响。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阅评简报》评价:“《驰援》特刊版式疏朗大气,简洁流畅。每天头版都用半版大照片,配发了多条重要言论,将地震灾区涌现的大量可歌可泣的事迹,将全国、我省、我市人民以捐赠等形式支援灾区的行动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在2008年度新闻奖评选中,《驰援》特刊一路夺得省市新闻一等奖,并成为中国新闻奖候选作品。

同样令人揪心的还有2014年3月1日夜晚,当天发生了昆明火车站“3.01”暴恐事件。董小龙带领编辑队伍从3月1日晚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下午5点,超过24小时没有合眼,较好地起到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阅评对昆明日报的报道给予了好评。

20年来,他坚守在报社的夜班岗位,默默为昆明日报的编辑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昆明日报连续上夜班时间最长的人。

刻苦钻研 从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

在纸媒阅读的黄金年代,他所采写的《石林耕牛做亲子鉴定》被当时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关注,并最终做成一期节目。所编辑的版面、专题报道——《总书记三握我的手》《金沙水拍云崖暖》《滇金丝猴将在孤独中灭绝》等获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云南省新闻一等奖、昆明市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

2012年、2015年他两次牵头昆明日报改版工作,起草了昆明日报改版大纲,所设计的“视点”栏目成为目前昆明日报可读性最高、最受好评的栏目之一。

然而,随着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及自媒体的崛起,传统报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领恐慌”成为传统媒体人最大的焦虑,不转型就没有出路。

2015年,他牵头策划了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春融观察”栏目,这是一个全新的新闻产品,对报纸上的重大时政新闻、领导活动作二次深度开发,目标是做昆明人爱看的“时政新闻”。栏目推出后反响非常好,有些文章还受到市领导的肯定。“春融观察”也成为后来昆明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昆报头条”的雏形产品。

2016年,他和同事一起策划了昆明日报首个短视频新闻栏目——“昆明日报动新闻”。纸媒人做视频节目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他带领同事每天要看上百个短视频,从中学习视频拍摄、剪辑方面的知识,经过艰苦努力,“昆明日报动新闻”从诞生到现在,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如今这个短视频团队已经发展到可以拍摄微纪录片和微电影。

2017年,他负责起草了集团“全媒体指挥中心(中央厨房)实施方案”、集团“全媒体指挥中心(中央厨房)管理规范”,为集团的中央厨房建设贡献了力量。

双重使命 当好市“两会”的记录者和参与者

参加市政协会分组讨论

2017年,董小龙成为昆明市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撰写了《关于昆明重工871文化创意工场统一规划建设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安装的建议》《关于对外卖食品加强安全监管的建议》等事关民生和昆明发展的提案,其中关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提案,直击民生热点,分析了昆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难点,提出了数条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昆明市规划局、住建局给予了较高评价,目前昆明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在连续三年的市“两会”上,他都身兼双重任务,既要积极履职、参政议政,又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两会”精神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受众。会前,他认真准备提案;会议期间,除了参加政协会议各项议程、积极参与分组讨论之外,他还要负责政协会场全媒体报道的部分指挥协调工作。昆明报业传媒集团三年来都在“两会”会场设置了全媒体直播平台,邀请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两会”直播间访谈,为昆明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政协委员们的精彩发言被制作成短视频新闻,第一时间在集团的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号、微博上发布,刷爆了手机屏幕。白天的会议结束后,他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又开车从呈贡回到报社,开始报纸的夜班工作,一直到凌晨,然后第二天一早又去参会。“两会”期间,基本上每天都是这样度过。

他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十几年来每年都对昆明市“两会”进行报道,现在作为政协委员,是从记录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能为昆明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这是一种让人难忘的体验,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