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州市要闻 大理 健康之路:崎岖而光明

健康之路:崎岖而光明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30日   

7月23日,大暑。一场大理人期盼已久的雨下了,时而迅疾,时而细密,酷暑一扫而光。车窗外的苍洱山水烟雨氤氲,感觉非常惬意。

今天去看两户建档立卡户,他们刚出院不久。拿着医保局给的信息,一个78岁的老人,得了腹主动脉瘤,大手术,想着预后不会太好;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切除了肠梗阻,恢复应该不错,可结果却恰恰相反!

张希祖老人家住银桥镇磻溪村8组,屋外是哗哗流淌的溪水。走进小院,整洁而简单,两层的小楼,看得出楼上是新建的,老两口和小儿子接待了我们。

说起病情,健谈的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你想了解的信息源源不断:今年春节前,刚刚新建了第二层楼,老人就感冒了,而且越来越重,胸闷的感觉从上往下堵得慌,吃药打针也不顶事,后来小便困难,出现红色,到医院一检查,说不是小问题,你们到上级医院看看。结果到大理大学附属医院确诊,是“腹主动脉瘤”,必须手术。一听手术费用要十多万,张希祖心里犯难了,家里原来只有一层平房,攒了十多年的钱,才刚刚盖了第二层,解决了漏雨问题;因为小儿子患有癫痫,十年前到昆明做了手术,现在吃药控制;又帮着讨了媳妇,有了两个孙子,加上老伴也是高血压,每月药钱也要500元,家庭负担重,2018年才被认定为建档立卡户。

虽然生活艰辛,老人却很努力。每年出栏7、8头猪,田也种着;儿子不能干重活,媳妇出去打工,这样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老人虽然身体瘦弱,盖房子时,50来斤的沙石也是一趟趟背上去。此次发病,高血压是病因,太累了也是诱因。面对巨额的手术费用,老人说能不能保守治疗,医生明确告诉他:如果不做手术,随时有生命危险!经过政策宣传,老人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可报销绝大部分费用,这才下了决心。

老人2月18日入院,3月2日出院。手术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病变的血管切除了,换上了人工血管,总费用高达172857.49元,经过四重保障报销后,自费仅花了14386.91元。危险解除了,全家人也放心了。交谈中,老人掀起衣服,给我们看了刀口,下腹部长长的一条,还泛着淡红色。他不停说着感谢党感谢政府的话,说现在身体正常了,一家人还要努力过好每一天。

告别张希祖老人,我们又前往喜洲镇永兴村13组,看望患腹膜炎、肠梗阻的患者李慧。进了简陋的门,看到右手边是两面山墙搭了石棉瓦,成了简易厨房,靠墙边摆了个沙发,李慧躺着休息,左手边是一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理常见的石头基础的小二层楼,一家四口,两个老人,李慧两口子就住在里面;正前方是一片火烧过的房屋旧址,放置了十多年也没钱盖,原因就是因为疾病。

见我们进门,李慧在丈夫的搀扶下坐起。她说,这次突发急性肠梗阻,差点要命。1月26日,肚子突然剧烈疼痛,送到大理市二院,马上开腹,把扭结的肠子顺了。保守治疗三个月,没有解决问题,6月4日,又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做了手术,医生用了12个小时,切除了50多厘米长的肠子。遭了大罪,现在不能走路,饭只能吃一小碗,每天要丈夫扶着才能走几步,体重从120斤降到80斤。

李慧结婚十多年了,没有孩子。2003年,她因胆总管囊肿在昆明手术,花了八万多元,当时新农合还没有实施,全部自费;这次市二院治疗,费用73932.38元,按建档立卡户标准报销后,自费7393.24元;到昆明手术,花了9万多,可以报80%。虽然大头报销了,但自费的部分加上生活费路费,还有丈夫误工照顾,家里没有了收入,也是沉重的负担。

2016年,李慧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户,有了政策的保障,几次大手术也没有被压垮,但恢复需要时间,老公公每天酗酒,老婆婆做做家务,只靠丈夫一人在建筑工地打零工也是艰难。面对困难,我们多多鼓励她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并介绍了宾川中医院的名医,看能不能对她的恢复有所帮助。

健康扶贫从2016年实施,在原来新农合的基础上,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保障更精准,力度更大,一大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患者受惠于这项政策,彻底摆脱看不起病的困境,获得了新生。截至目前,全州因病致贫返贫人口数减至12523人,与2016年末55408人相比,通过健康扶贫,已实现减贫目标人口42885人,减贫率77.4%。

像张希祖、李慧一类的病人还是幸运的,现在的医疗手段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一些目前还是绝症或慢性的患者只能在病痛中煎熬。健康扶贫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虽然道路崎岖,但科技在进步,国家医保在发力,只要目标明确,勇往前行,我们一定能看到光明的未来!

( 文斌 )